深圳民间文艺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博物馆召开
读特记者 张锐
2019-11-30 21:07

11月29日下午,“在传承中创造——深圳民间文艺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博物馆成功召开。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和广州的艺术院校、《民艺》杂志社的领导和专家,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深圳各区文艺界的专家等共40多人参加了论坛。

此次论坛由广东省民协副主席、深圳市民协主席、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主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邹锋,广州美术学院工艺学院副院长、教授庞国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高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再红,《民艺》杂志社社长、研究员刘加民等,围绕深圳的城市现状、发展定位,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艺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和探讨。

论坛现场

叶杨主席主持论坛

李瑞琦主席致辞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在致辞中表示,深圳随着城市的发展探索出民间文艺的特色道路,来自全国的民间文艺在这里生根发芽、创新发展,同时推动了城市文明的建设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圳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有四个方面基因,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把民间文艺家凝聚起来;二是加强活动策划,让民间文艺动起来;三是加强创作指导,让民间文艺家强起来;四是加强产业化探索,让民间文艺富起来。李瑞琦主席充分肯定了深圳民间文艺的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同时对深圳民间文艺在现代化城市化背景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先行示范”寄予厚望。

邹锋院长发言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认为,抓住时代机遇、促进区域协同、重视文化整合是三个重要的举措。立足民族文化,建立和健全民间文艺的相关制度,发挥文化体育等方面“排头兵”的积极带动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

庞国华副院长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学院副院长庞国华指出,深圳要利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促进民间文艺创新发展,让有专业技艺的民间大师在深圳开枝散叶。一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完善政策制度和学术机构、学习平台的建设;二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经费方面加强对人才的扶持和奖励力度;三是利用科技资源的优势,开展专业科学的艺术数据库建设;四是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的共享平台,实现社会各界的共建共享;五是加深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走出去,提高艺术家的眼界和水平。

高蒙教授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高蒙认为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的重要基础,深圳这些年的文化发展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他指出民间文艺无论如何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找到最自然发展的状态,提升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江再红女士发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再红结合深圳当前的时代机遇,强调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政策资金的保障的重要性;民间文艺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向中高端方向转型。她指出,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有创新才能有传承,建议深圳可建设产学培训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推动文艺作品走出国门,打开更广袤的视野。

刘加民社长发言

《民艺》杂志社社长、研究员刘加民在发言中提出,深圳应该立足改革开放和城市特色,以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为契机推出节日品牌,提升深圳的文化话语权,可以从民俗的角度打造深圳的本土文化,顺应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为深圳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侯仰军副秘书长作总结发言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为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传统的民间文化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要提高民间文艺的发展水平,必须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结合时代的创新,深圳独特的城市发展历程出发,正适合海纳百川、百花齐放,更容易达到中央“先行先试”的要求,让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