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 探索“艺术+公益”新模式!“风从长安来”国画公益展开展

读特记者 尹春芳
2019-11-29 22:04
摘要

善款将全部捐入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红明关爱基金,用于“艺术+公益”关爱活动,主要支持深圳公安公交义工管乐团开展系列广场音乐会、慰问演出、社区义演等文化关爱活动

11月29日下午,由深圳市关爱办、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风从长安来”国画公益展亮相深圳市新生活文化空间。

本次公益展,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联合当爱心艺术家捐出60余幅艺术画作。画作题材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艺术呈现了陕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主办方介绍,本次画展将展出7天,欢迎市民参观。作为公益展,所有的艺术画作将以非常实惠的爱心价,以认捐、义卖等形式筹集善款。善款将全部捐入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红明关爱基金,用于“艺术+公益”关爱活动,主要支持深圳公安公交义工管乐团开展系列广场音乐会、慰问演出、社区义演等文化关爱活动。与此同时,部分善款用于支持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基层画家创作的公益培训和教学,扶持贫困画家创作等公益活动。

画展启动仪式上,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为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颁发了“关爱之星”荣誉牌匾,为捐献画作的爱心艺术家代表刘景安、周西省、骆亚森、梁石颁发了荣誉证书。

据陕西当代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建树介绍,“长安画派”是由赵望云、石鲁、李梓盛、康师尧、何海霞、方济众等画家为代表的美术团体。绘画题材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花鸟;作品多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在创作手法上,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在20世纪中叶曾为中国画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其特有的个性风格也使“长安画派”成为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占恒介绍,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这要求关爱项目和志愿服务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近年来,关爱基金会一直在探索“公益+艺术”的模式,并将艺术作为公益创新的推动力,打造出了星星音乐会、星娃助绘班、爱心红舞台等许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今年10月,深圳市公安公交义工和关爱基金会共同支持成立的深圳市公安公交义工管乐团,是全国首创的由义工组成的管乐团,是红动鹏城关爱行动·爱心红舞台中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作为义工管乐团的发起人,深圳知名的音乐人、深圳交响乐团首席单簧管李红明在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名下捐资设立了红明关爱基金,用于支持义工管乐团的公益演出和文化关爱活动。李红明介绍,义工管乐团作为红动鹏城关爱行动的重点项目,将以“爱心红舞台”为平台,推出“致敬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系列广场音乐会”、“致敬城市建设者系列慰问演出”、“精准扶贫,文化关爱——系列扶贫音乐会”等,丰富志愿者和城市建设者的文化生活,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通过文化关爱推动精准扶贫。

本次公益画展得到了新生活文化空间和昭扬新生活的大力支持,新生活文化空间董事长许展鸿认为,作为企业文化平台服务商,以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和成为城市文化推动者为愿景。立志将艺术生活、健康生活、精致生活的理念推向全社会。新生活文化空间也是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圳能量”公益活动基地,自成立开始一直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关爱基金会共同探索“艺术+公益”模式,支持举办了爱心红桌布·名人慈善晚宴、光明行公益艺术展和这次的公益国画展等,他希望更多的市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进来,共同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明建设作出更大努力。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