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流年”都市讲坛第二季——叶兆言罗湖区图书馆讲述《刻骨铭心》

读特记者 张锐
2019-11-24 16:59
摘要

“对白”是精神和心灵交流的言语行动,而罗图都市讲坛将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对彼此说”、“对自己说”、“对读者说”三个维度的立体交流方式

11月24日上午,由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罗湖区图书馆承办的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系列活动——“对白•流年”都市讲坛第二季,在罗湖区图书馆报告厅迎来了著名作家叶兆言。

“对白”是精神和心灵交流的言语行动,而罗图都市讲坛将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对彼此说”、“对自己说”、“对读者说”三个维度的立体交流方式。作为罗湖区图书馆读书月的品牌活动,自2018年举办以来,讲坛坚持以人文精神和智慧思想引导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在专家学者与普通公众之间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受到了广大市民读者的一致好评。

日前,著名作家叶兆言凭借最新长篇小说《刻骨铭心》折桂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5月12日,《刻骨铭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九久读书人正式出版上市。

本次活动,受深圳读书月和罗湖区图书馆邀请,作家叶兆言亲临深圳,并与高级编辑、海洋文化学者梁二平围绕叶兆言长篇小说《刻骨铭心》,展开了一场丰富深入的文学对谈。

《刻骨铭心》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背景。军阀混战,日军侵华,南京则处于这一切的风口浪尖之上,各路人物在这里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然而叶兆言表示,其意却不在写历史,而是写“人”,人的生活、情感、命运,痛与爱,失意或欢欣。一部《刻骨铭心》,浓墨重彩写了日军侵华时南京城的惨烈氛围,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

《刻骨铭心》是一部群像小说,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数十个之多,男性主角就有好几个,绍彭、希俨、外国人阿瑟丹尼尔、王可大等等,这些男性人物确实描写得异常精彩,令人过目不忘。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个对应的女主角,都演绎了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他们在裂变时代的爱情、婚姻,信仰,道路,彼此纠缠交错。

梁二平表示,叶兆言的文字,初读起来不动声色,那种刻骨铭心的、“揪人”的感觉,在阅读时可能感觉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作品的回味会越加浓厚。叶兆言将他熟悉的、有深厚历史的南京做为重要的写作资源,不在已有的历史思维中看待历史,而是从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的生活进入到历史,通过小历史去触摸大历史,《刻骨铭心》就明显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个半小时里,在作家们思维碰撞灵感肆意的酣畅对谈中转瞬即逝。在讲坛的最后,现场观众意犹未尽,掌声雷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嘉宾人物链接】

叶兆言,1957 年出生,南京人。1974 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 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 年获硕士学位。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三卷本短篇小说编年及八卷本中篇小说系列,另有长篇小说《刻骨铭心》《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苏珊的微笑》《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杂花生树》《陈旧人物》等。2019年,《刻骨铭心》入围茅盾文学奖前十,荣获钟山文学奖。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