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建言“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平移”高科技优势 让海洋产业成支柱产业
读特记者 周元春
2019-11-22 08:22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什么优点和短板?如何加快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1日,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把脉建言。

做大做强航运业 把深圳打造成全球最大智慧集装箱港

市政协常委王富海代表市政协课题组发言时指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有基础也有优势,但也存在不少短板。

如何强强项、补短板?王富海表示,深圳应当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把发展航运作为重要内容。“深圳应当有更多的创新做法。如依托深圳在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优势,将深圳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慧集装箱港;围绕与香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既定目标,统筹资源,建立分工合作机制,发挥互补优势,构成竞争合力;利用深圳的航运基础、科技能力、金融组织能力、企业发展能力等支持深圳‘走出去’,涉入全国更大范围的航运。”王富海说。

王富海还提出,要充分调动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组织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将现有的高科技优势“平移”到海洋,同时准备好政策、金融、市场等各种要素,积极推动“大海洋”产业成为深圳未来新的支柱产业。他认为,由于深圳面临着土地、水域、填海等限制,政府要积极为深圳海洋相关企业总部给予金融支持、政策扶持、要素配套等,鼓励其将视野放得更宽广,使深圳的海洋产业能够跳出深圳,在更大的区域、更广的领域蓬勃发展。

实现深圳与长三角、大西南重点城市6小时直达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交通也是重要支撑。市政协委员张晓春指出,深圳正处于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窗口期,需要构建高质量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为海洋创新人才、产业等要素集聚提供坚实支撑。对标国际先进经验,目前,大湾区及深圳既有交通网络尚难以支撑海洋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议在交通上进行腹地再拓展,构建多向辐射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大湾区与国内核心城市群的直连直通,带动华南地区共享海洋经济发展红利。”张晓春建议,立足国家“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协同发展要求,加快面向东中西三大方向高铁战略通道的规划建设,推动由三大铁路通道向八大铁路通道升级,实现深圳与长三角、大西南重点城市间的6小时直达,为泛珠地区海洋创新人才自由流动提供便捷支撑,强化与上海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互补,提升海洋经济对于华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张晓春还提出,重构大湾区时空联系格局,为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便捷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更有竞争力的区域交通设施条件。他建议,构建功能清晰、多元一体的湾区轨道服务体系,实现大湾区广佛、珠澳、深港三大极点半小时直达,其他城市节点间1小时直达,形成深莞惠都市圈重点城镇间1小时互通联系网络。此外,应预留预控大湾区跨江走廊群,以立体复合理念,推动伶仃洋通道等战略通道集约化建设与利用,形成服务于旅游、通勤、休闲等多元目的的大湾区特色水上客运网络,作为服务于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集疏运体系化解港城矛盾

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的市政协委员梅春雷指出,打造现代化国际一流港口,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础。但随着深圳港的发展,港城矛盾突出、后方陆域用地不足等问题也在逐步显现。目前,深圳港城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港区环境污染、所在城区交通堵塞等方面。

为此,梅春雷建议,要聚焦深圳港集疏运体系优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加强与铁路运营方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大海铁联运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水水中转业务,优化业务流程,逐步完善集疏运体系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

打造“全球最美海岸线”建“滨海地铁干线”

滨海,是深圳的一大城市特征。如何放大这一特征,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呼吁,将深圳长达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建设成“全球最美海岸线”。

陈可石认为,依托“四湾一河” (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河)的滨海岸线空间,深圳与珠海、惠州和周边城市可携手将珠海的万山岛和大鹏半岛以及周边的海域联合组成海洋度假区,并将宝安的海洋新城和大鹏半岛定位为东、西海洋度假区的两个核心区,借鉴印尼巴厘岛、马来西亚兰卡威的成功经验,创造千亿海上度假新经济。

陈可石还建议,建设海上立体智能化现代交通网,让海上交通成为深圳东、西、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建议规划建设一条280公里长的滨海地铁线形成联通宝安会展新城、飞机场、深圳湾、深圳河到盐田,最终到达大鹏半岛西冲的一条‘滨海地铁干线’。”

【部门回应】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把海洋新兴产业聚集起来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李喻春在回应委员建议时表示,港口是我们的传统产业,但是海洋经济不能躺在传统经济上,要做增量。而深圳在海洋经济的增量上有很大的空间。

李喻春认为,海洋经济有三方面,一是航运业,依托海洋的通道把全球联系在一起;二是以获取海洋资源为目的的装备制造业;三是以海洋安全为目的的海下装备。他认为,深圳在海洋新兴产业上创新能力非常强,因此下一步要把海洋新兴产业聚集起来。

李喻春还提出,深圳希望能引进一些国际海洋事务总部,让这些机构能发出海洋治理的深圳声音。“深圳如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光有决心还是不够,还要出台一批政策来支撑,还要吸引一批企业家建立联盟,共同推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李喻春说。

市发展改革委:

以技术创新带领海洋设备集群突破

“大家要有一个清醒认识:深圳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还有非常远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有韧性的工作,要有战略的忍耐力,不能急于求成。”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跃华说。

郭跃华认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要有将战略转化成规划、政策、项目、工作的能力。比如在产业和科技攻关方面,如何推动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由近海到远海,由浅海到深海,由一般海上生活服务业到海上的生产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深圳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深圳电子信息、智能硬件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虽然深圳跟别的城市比不了造船,但是船舶里的高端精密仪器、高端电子控制系统、高端精确制导、追踪、深潜这些零部件是我们突破的方向。”郭跃华说,期待深圳发挥集成电路电子集群产业优势,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颠覆性技术创新,带领海洋产业高端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设备集群突破。

市交通运输局:

推动香港深圳广州三大港口差异化分工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娄和儒认为,要高度重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面临的挑战,如在国际上,有新加坡新建设计年吞吐能力6500万标准箱的港口;在国内,有宁波舟山港和广州南沙港的赶超等。同时,如何避免香港、深圳、广州三大港口之间同质化,实现差异化分工发展也是深圳面临的大问题,特别是深港之间如何共建航运中心,需要政协委员贡献智慧。

娄和儒提出,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要更好地利用珠三角大珠江水系资源。他建议,把大珠江水系用好,通过加大水上运输,把陆路运输转到水上,加大水水中转,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矛盾,也减少排放。

娄和儒还提出,要通过铁路规划、铁路通道把深圳与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西部、大西南等城市联系起来,扩大深圳的经济腹地。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来说,要加大力度推动珠江两岸的通道走廊群规划建设,实现珠江两岸的互联互通。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