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幽幽见美景,西乡村巷变形记

西乡街道
2019-11-20 17:42
摘要

11月18日,记者走访西乡宝民花园,径贝村,南昌第一新村,深切体会到了老旧城中村脱胎换骨,变身高颜值新社区的历程

“城中村”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特殊载体和重要单元,加快推进城中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是创文工作重要的一环。

西乡街道认真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深入推进“十大行动”的要求,推进“双宜小村”的建设,全面改善“城中村”的市容环境,居民的幸福感得到大大提升。

11月18日,记者走访西乡宝民花园,径贝村,南昌第一新村,深切体会到了老旧城中村脱胎换骨,变身高颜值新社区的历程。

宝民花园 小小无障碍通道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暖心之举

走访的首站是宝民花园,宝民一户民宅,住着一对老人,阿爷因老年中风,行走不便,外出需要轮椅。门口那25公分的台阶,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西乡街道党工委书记龚建荣在检查工作中听到老人反映的情况后说道:“双宜小村是为了让西乡人生活更美好更方便,我们要在设计施工各个环节、各种细节上注意到居民的实际需要,要美观,更要实用。”在随后展开的整治行动中,设计施工人员结合住户需求进行改进,一个小小的无障碍通道落在了阿爷阿婆的民宅门口。

流塘社区基建办刘主任介绍道:”从前的宝民花园,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真实写照,纵向道路破旧拥挤,横向小巷垃圾被随意乱丢,现在道路统一铺上了沥青画了整齐的交通标线,横向小巷也铺上了地砖,画了电动车、自行车停车位,蜘蛛网般的电线进行了三线下地的治理,居民也由刚刚开始对施工改造的抗拒投诉到现在将自己之前的农民房换上了新衣,改造成公寓,提升了环境和收入。”

这只是宝民花园进行“双宜小村”建设的一个小细节。宝民花园位于西乡街道中心腹地,面积有49.5亩,常住人口5700人,在“双宜小村”建设的过程中,解决了各种各样城中村遗留的历史问题,该项目于2019年5月13日开工,经过120天的勠力攻坚,完成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弱电管线治理,市容秩序治理等工作。

↓整治内容:利用待建地规划停车位,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

↓整治内容:巷道铺装陶瓷透水砖,实现海绵城市理念;新建房屋散水

↓整治内容:打通消防通道,消除消防隐患;沥青罩面,施划道路标线

径贝社区 唤醒麒麟文化古迹遗存的魅力留下记忆与乡愁

不仅宝民花园,越来越多的西乡城中村集体迎来改造浪潮。位于西乡街道中心区的径贝社区,南北长约500米,东西约200米,全社区约1500亩。常住人口720人,外来人口约2.5万人。过去,径贝社区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道路被违规占用,走两三百米的路往往堵车都要堵上1个小时。电力线路、通讯等“三线”乱拉乱接,既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

“什么工作最难做?改造过程中,大家想象不到改造的效果,所以施工过程中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工作最难做。“小区党委书记刘勇雄回忆当初双宜小村建设说道:”当初开建的时候一片骂声,一天可以收到几十份投诉,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才把这硬骨头给咬下来。”

之前的径贝社区属于农村,居民以为门前的道路是属于私人所有,各种占道搭建很普遍,通过这次整改,居民违规占用的地方收回来扩成道路、小公园,交通便利性因此得到了提升,居民也因居住环境的改善感觉幸福满满。

值得点赞的是,社区内有一处智能制动化地埋式垃圾收集点,之前社区摆有垃圾桶,但垃圾一多就臭气熏天,居民纷纷投诉,现在,地埋式垃圾收集点将垃圾的收纳部分埋入地下,避免了垃圾在地面上的堆积,减少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看不到垃圾,闻不到味道。”彻底解决了垃圾暴露的各种问题。

地埋式垃圾收集点

地埋式垃圾收集点

城中村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城中村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仅记录着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径贝社区不断创新方式和载体,坚持活态传承,让“传统文化”活力再现。径贝社区按照“一村一策”的建设原则,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将社区特色文化“麒麟”嵌入了城中村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当中,寓意“风调雨顺,国泰平安,年年顺遂”。在整改之前,径贝社区的文化墙被贴满了广告,四周堆积着垃圾,做了很多努力都得不到改善。改造后的文化墙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居民的精神世界。

麒麟文化墙

麒麟文化墙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面对文明城市创建的长期考验,径贝社区不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树立文明新风。打造富有麒麟文化、宝安特色、安全整洁、便民宜居的共享家园。

南昌第一新村 干部模范带头群众主动参与打造“双宜小村”

靠近宝安机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常住人口4490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拥有83栋楼宇的南昌第一新村,过去是“六乱一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超门线经营。生活低保的人是这里的长租客。现在,因为周围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很多白领来这里居住,穿着制服拉着行李箱的空姐空少们也成为了南昌第一新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南昌社区党委书记郑海强介绍:“双宜小村建设第一步就是拆除违法占用的道路,这个时候民众是不理解的,认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我们“以点带面”先从党员干部家的物业拆起,动员干部带动民众,这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南昌社区物业公司卢经理就是被拆的第一人,被拆掉了自己搭建的雨棚和占道建筑,每月少了五千多块的收租钱。他说:“我也经历了由不愿意到被说服的过程,但看到社区环境变好了,整个小区环境都提升了,从一楼一眼可以看到天空,还挺值的。”

据悉,南昌第一新村“双宜小村”建设于2019年3月29日开工,历经154天,主要建设内容有社区治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弱电管线治理、环境卫生治理等。

↓整治内容:新建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主干道沥青罩面;施划道路标线。

↓整治内容:新建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主干道沥青罩面;施划道路标线,规范停车位。

↓整治内容:打通消防通道,消除消防隐患;沥青罩面,施划道路标线。

见习编辑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