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四届亚洲放疗联盟(FARO)学术会议在深圳大梅沙海景酒店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和亚洲放疗联盟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承办。来自亚洲各地的肿瘤放疗专家齐聚深圳,聚焦肿瘤放射治疗的最新进展,就缩短亚洲各国间差距、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亚洲各国肿瘤放射治疗的学术和科研水平。
亚洲放疗联盟(FARO)是亚洲地区放射肿瘤学专业的一个联合组织,成立于2015年,现有12个成员国。旨在促进并提升放射肿瘤学地位,提高亚洲各国肿瘤放射治疗水平,更好地造福于亚洲患者。此次会议共有来自16个国家200余人注册参会。会议邀请了亚洲和欧美地区的众多知名肿瘤放疗专家,围绕亚洲特异性肿瘤开展学术讲座和科研交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继上个月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年会后,再次顺利举办此次高水平国际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易俊林教授主持,亚洲放疗联盟主席Shyam Kishore Shrivastava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绿化教授分别进行了开幕致辞。
来自印度阿波罗医院的Shyam Kishore Shrivastava教授简要介绍了FARO成立的目的、宗旨,以及FARO在促进交流、达成共识、提高亚洲地区肿瘤患者治愈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促进亚洲各地区肿瘤放射治疗学科的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王绿化教授详细介绍中国放射肿瘤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方向,站在中国放射治疗发展以及大数据调查分析的高度,深度剖析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放射治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结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王院长最后提出我们应认识新时代、开启新理念、拥抱新机遇并开创新实践。共同为亚洲肿瘤放疗学科的发展而努力。
山东省肿瘤医院的于金明院士发表了有关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的演讲。于院士表示,放疗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则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杀灭肿瘤细胞,将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增强放疗对肿瘤的杀灭作用。随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Hong-Gyun Wu教授对亚洲各国放疗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比,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致力于FARO成员国间学术交流、制定共同研究课题、成立高质量学术刊物和筹集合作基金等多维度开展合作。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Masahiro Hiraoka教授提出了实现共同合作目标的“4C”秘诀,即我们需要具有求知欲(Curiosity)、自信心(confidence)、信念(Courage)和恒心(Constancy)。此后来自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顶尖肿瘤放疗专家代表先后做报告,介绍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
FARO会议日程满满,收获满满。来自亚洲各国的二百多位代表深入探讨交流,加强合作,增进友谊,同时也领略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城市风貌。后面为期两天半的会议日程共有9个会议主题,涵盖了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国参会代表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升肿瘤放疗治疗水平,造福于各国肿瘤患者。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