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广州开幕。省委书记李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许又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省政协主席王荣出席大会。
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开幕式
李希在致辞中指出,广东是华侨大省,侨胞众多、人才辈出,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始终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大家以这次大会为平台,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机遇,推动合作、增进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场外深圳市展板介绍
李希强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是新时代粤港澳三地发展的重大平台、重大机遇,也为全球华侨华人共谋合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纲举目张推动形成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格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资本、技术、人才的“虹吸效应”初步显现,广东改革发展站在全新起点、进入全新阶段。希望广大侨胞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广东发展,发挥好中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共享大机遇、共建大湾区、共圆中国梦。广东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为大家来粤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寻根问祖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三角洲9市专题推介会
许又声在致辞中代表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对大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在广东举办此次大会对于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凝聚和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助力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
深圳市推介
许又声表示,广大海外侨胞经济实力雄厚、智力资源丰富、商业人脉广泛,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者、贡献者、获益者。希望广大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化互利合作;积极促进大湾区融合,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积极推动大湾区开放,为提升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杨健、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张荣顺,省领导傅华、黄宁生、郑雁雄、王衍诗、袁宝成,广州市领导温国辉、刘悦伦参加大会。
读特+
深圳:更高起点更深层次先行先试
11月12日下午,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配套活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三角洲9市专题推介会举行。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的吸引力如何更上一层楼?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作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推介时表示,深圳将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先行先试,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成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充分发挥先行示范区作用,对接国际通用规则,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刘庆生首先回顾了深圳40年的发展历程。他说,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跟珠三角其他八个城市相比,只有区区40年。人年轻、城市年轻,40年前深圳作为边陲小镇,只有3万人口,1.7亿的经济总量。40年过去,在各方支持下,今天深圳已经成为有2000万人口的大都市,经济总量巨大。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在深圳叠加,赋予了深圳什么?刘庆生细数五个“就是要”:就是要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走在全国前列;就是要深圳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就是要深圳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就是要深圳在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走在全国前列;就是要深圳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在全国前列。
刘庆生表示,深圳将携手港澳,团结广大华侨华人朋友,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实现“双区驱动”。一是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二是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三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规则衔接,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是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五是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刘庆生提到,深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大力引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产权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机构、国际会议和行业组织,积极争取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开通更多国际班轮航线和客运航空航线,携手港澳共同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
据介绍,深圳大力推进深港创新合作区引进国际高端资源,按“视同境外”理念,实施与港澳和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政策,建设世界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验证基地。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争取在深设立知识产权、破产、海事、互联网等专业法院,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教育、文化、旅游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深化深港澳合作,推进在深圳生活工作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受“市民待遇”。鼓励深港澳青年交流,每年有3万多名港澳学生来深圳研学和交流。积极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游艇自由港,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拓展深港两地医疗和食品安全领域合作,共同塑造健康湾区。
“希望广大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刘庆生说。
见习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