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读特编辑焦子宇:我们的黑夜比白天更美

读特编辑 焦子宇
2019-11-08 09:00
摘要

其实,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变化都是我们工作的常态。

焦子宇夜班之余在毕节采访。

四年前,怀着新闻理想,我成为深圳特区报国际部的一名编辑。如今,面对每天的版面,已然是“老手”的我还是兴奋和紧张,每个版面都是不一样的挑战。

编辑与记者不同,晚上是我们的上班时间。面对大量的稿件,编辑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对重大新闻事件有“感觉”,对细节差错有“嗅觉”。因此,凌晨一两点下班的我们,因为 “时差”,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等困意袭来基本就到了凌晨三四点。如果遇到出访、突发的新闻,在办公室迎接晨曦也是常有的事。记得面试那天,主任问我能否接受不定时地加班。当时的我想都没想,肯定地说:“我能!”其实,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变化都是我们工作的常态。

2016年12月,是我“最难熬”的一个月。作为新人,部门的年终盘点栏目成为困扰我的难题。写什么、怎么写、配什么图、版面如何做,我没有任何主意。“翻报纸吧,没有别的办法了。”下班回家,我在网上找到近十年的优秀版面样本,看到喜欢的版面就在白纸上画下来。常常是天亮了,才发现资料整理了一夜。一个星期之后,版面的布局终于有了方向。那些天确实怀疑过自己做编辑的选择,但当传来那个版面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的喜讯时,一切怀疑有了答案。

身处融媒体时代,我切身感觉要学习的太多,在做好夜班编辑之余,我努力参加报社的各种大型策划采访活动,在各方面锤炼自己,一年多来采访足迹遍及泰国、黑龙江大庆、贵州毕节。看到自己采写的稿件见报、参与制作的融媒体产品推送,有和做夜班编辑不一样的成就感。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编辑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