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一人上班,全家脱贫”——深圳巴马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

读特记者 郑向鹏 朱良骏 张尉心/文 莫荣宝 罗越/图/视频
2019-11-06 08:39
摘要

旅游扶贫助力乡亲拔“穷根”在巴马,华昱——这家来自深圳的企业,深深地“扎”在这个贫困县,对巴马脱贫攻坚的贡献驰而不息

运营百魔洞、百鸟岩等知名景区,投资建设景区酒店,倾心打造“旅游+扶贫”模式;开发有机农业、净水事业;筹建大学生助学基金并支持就业……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享誉国际的“世界长寿之乡”,深企华昱集团在此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参与到巴马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扎根巴马:旅游扶贫助力乡亲拔“穷根”

在巴马,华昱——这家来自深圳的企业,深深地“扎”在这个贫困县,对巴马脱贫攻坚的贡献驰而不息。

华昱对于巴马旅游产业的贡献是极其“显性”的,“活跃度”极高。在巴马,著名的百魔洞景区是中国喀斯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岩洞之一,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数常年保持在3万至7万的高位,康养胜地美誉名满国内外。多年来,华昱集团旗下巴马寿乡旅游股份公司开发运营百魔洞景区、百鸟岩景区、水晶宫景区、长寿岛景区、梦巴马实景演出等,促进巴马旅游蓬勃发展。

华昱集团旗下巴马寿乡旅游股份公司开发运营的百魔洞景区促进了巴马旅游蓬勃发展。

多年来,华昱集团倾力完善巴马旅游业基础设施。巴马县城第一家星级酒店——寿乡酒店就是由华昱投建。如今,华昱又在百魔洞片区投建天慈、天颐和天成三家“天字号”酒店,整体提升景区周边硬件设施,继而带动景区周边村屯群众近万人参与到农家旅馆、土特产和旅游工艺品销售、餐饮、旅游交通、导游等旅游服务行业。

“华昱在巴马投资大健康产业,从来没有忘记过初心,就是创造岗位、带动就业、帮助贫困群众共同富裕。”巴马寿乡旅游股份公司总经理熊小宏近日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在巴马共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800多位员工是当地村民,这其中建档立卡户58位,景区员工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梦巴马演员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直观地讲,一个家庭四到五口人,如果有一个人到我们公司上班,那么全家就可以脱贫了。”熊小宏说。

据介绍,华昱集团还出资400万元建设赐福至坡贵三级路,出资500万元建设甲篆至那社三级路,直接捐赠东山乡长峒村,那社乡大洛村,甲篆镇仁乡村、坡月村、列屯,巴马镇那坝村等共105万元,积极吸纳村集体资金,每年为村集体固定分红120万元。华昱还在下辖景区设置120多个摊点,全部免费交由当地贫困村民经营,每个摊点每月收入均在千元以上。

保护优先:恪守“让长寿之乡永远长寿”

如今在巴马,华昱集团打造“华昱三生”品牌,寓意“生命、生活、生态”,把严格保护作为集团在巴马一切开发行为的前提和准则。

“让长寿之乡永远长寿,投资巴马才有价值。”深圳华昱机构董事长陈阳南表示,巴马的长寿资源以水和土为核心,负荷脆弱,一旦被污染和破坏,具有不可逆性。

“这十年来,无论是在百魔洞、坡纳、龙洪,包括临近的凤山县三门海,华昱无不是秉持保护性开发,不急于出产品。许多人说华昱赚钱都不积极。”熊小宏说,但如今回过头看,特别是在百魔洞片区的洞口一带,华昱坚守住了土地底线,避免了违章建筑的侵入,为世界长寿之乡保留住了一块珍贵的宝地。

翡翠色的盘阳河,是巴马人的“母亲河”。河水中富含锶元素,是天然的防癌抗癌剂。在沿河的传统农作区坡纳,华昱三生租用近千亩农田,什么都不种,先让土地轮休三年。“当地的村民不解:这个企业好奇怪,拿钱租了田地不种东西,而是每年翻晒撂荒。”华昱机构旅游集团副总经理于坤元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我们引进欧盟有机农业最高标准的德米特农法,先要让土地“排毒”。

10月初的坡纳德米特农场,刚刚进入休种期不久,但整片菜地高度洁净,即使是堆肥处也没有任何异味。于坤元告诉记者,今年德米特农场又是丰收年,农场通过德米特认证的面积超过500亩,所产的有机大米和果蔬在深圳、北京等拥有很高的认知度,进入了城市高端超市,就在国庆长假,还吸引南宁、深圳等地的游客自驾前来参加采摘节。

▲坐落在巴马凤凰乡凤凰村小弄哈的食用菌示范基地是粤桂扶贫产业示范项目。

目前,一批国际志愿者定期在此种地,印度专家杰克斯常驻指导;德米特国际主席托马斯·鲁提先后四次来巴马,对农场的纯粹和专业高度肯定,并把该农场生产的果蔬推广到了《世界生机饮食》杂志的封面。前年,来自北欧的几十名青少年,还专程不远万里而来这里,度过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夏令营。

重任在肩:扶贫帮困接地气讲实效

记者在当地采访了解到,十年来,华昱已成为在巴马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扶贫帮困接地气、讲实效,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农业扶贫方面,华昱集团先后投入约9000万元在白马甘水村、龙洪弄友村和燕动乡发展有机农业种植,为当地近千名村民提供土地流转和劳动收入,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教育扶贫方面,华昱集团出资2000万元成立“巴马教育基金”;捐资修建巴马三高教学楼和职教中心教学楼;还在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及优秀教师。2019年,华昱旗下寿乡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巴马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全县建档立卡户学子考上大学的,在校期间由基金会资助完成学业,毕业后,愿意回乡工作的,优先录用到公司上班。

华昱还广泛参与社会捐赠,连续多年向巴马在册百岁老人送寿金,旅游股份公司不定期到那社乡、东山乡、甲篆镇等慰问,在坡纳和燕洞投入上百万元进行公益植树造林,美化绿化环境。各类捐助资金累计已超过1000万元。

据统计,2009年以来,华昱集团在巴马发展大健康产业,实际投入达14亿元,助力巴马多种实业发展,同时有效保护了巴马健康养生核心资源。正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推动巴马大健康社区创新,从百魔洞到坡纳沿盘阳河建设一个代表生态文明思想的综合试验项目,有可能创造一个扶贫的新模式。

2019年是巴马脱贫攻坚关键的一年,华昱集团负责人表示,将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发展壮大巴马旅游扶贫、农业扶贫产业,继续加强观念扶贫、能力扶能,真情实意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为巴马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作出深圳企业应有的贡献。

多措并举促产业,倾情帮扶为民生

深圳巴马携手冲刺脱贫摘帽

2016年以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帮扶巴马瑶族自治县,两地党委政府按照东西部扶贫协作整体部署,以全力以赴决战冲刺的姿态,加快精准脱贫步伐,推动整县脱贫摘帽。在两地结对帮扶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民生设施、产业项目陆续在巴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巴试验区”一期开建,大大加快了巴马脱贫摘帽进度。

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

宽阔的寿乡大道西麓,“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游客中心大楼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旁边的大型生态停车场也在加紧平整中。这里临近汕昆高速巴马出口,是巴马的门户,以此为原点,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已全面推动中。

2018年9月,粤桂两省区签署了《支持河池市加快推进“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充分发挥深圳在医药、健康、生命科学等大健康领域国际领先的优势,依托巴马大健康产业的资源禀赋融合发展,共同建设推进“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创新构建“共兴产业”扶贫机制。

“深巴试验区”选址巴马县城西北面,盘阳河长寿带两岸区域,风景优美,生态良好,地形地貌平坦适宜建设,规划范围52.8平方公里。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启动,完成征地1.419万亩,在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排水等,投资达到58.36亿元。一大批企业纷纷入驻,仅深圳来的已开工或者即将开工的企业就达43家,合作项目58个,投资额309亿元。其中健康食品类项目7个,投资额31.1亿元;健康服务类项目15个,投资额132.76亿元;健康科技类项目10个,投资额64.5亿元。另外,来自其他地方入驻的企业还有21家,合作项目24个,投资额约142亿元。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20多亿元。

巴马瑶族自治县党委常委、副县长、深圳大鹏帮扶干部肖宇接受记者采访。

巴马瑶族自治县党委常委、副县长、深圳市大鹏新区帮扶干部肖宇告诉记者,一年多来,“深巴试验区”共为全县提供了1800个就业岗位,其中解决了450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销售农副产品五千多万元,受益群众五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多人,极大地提高了巴马贫困人口的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巴马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巴马全县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步,大鹏和巴马将积极推进合作共建‘深巴试验区’,将深圳特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优势与巴马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相融合,努力将其打造成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肖宇说。

大鹏新区援建巴马第五幼儿园:巴马县域面积最大设施最好的幼儿园

六能移民新城是巴马瑶族自治县最大的移民安置点,这里的住户都是从大石山里搬迁出来的贫困群众。2018年5月,来自西山乡、东山乡、所略乡等乡(镇)的161户贫困群众喜迁新居,从此告别大石山区,融入县城,开始新生活。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入园难,大鹏新区精准对口帮扶巴马,援建巴马第五幼儿园,并安排大鹏新区南澳中心幼儿园作为“结对共建园”。今年9月1日,巴马五幼顺利开园。目前全园共有7个教学班,30名教职工253名幼儿。

为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入园难,大鹏新区精准对口帮扶巴马,援建了巴马第五幼儿园。

园长王冬妮告诉记者,巴马第五幼儿园是巴马县域面积最大、设施最好的幼儿园,主要接受安置点的贫困群众子女,“我们把孩子们带好了,家长也安心,为巴马脱贫攻坚做贡献!”王冬妮说。

在巴马第五幼儿园教室里,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巴马五幼占地约5亩,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粤桂扶贫资金753.11万元,设计规模12个班级,可容纳360名幼儿。大鹏新区和巴马在扶贫协作中,将教育列为重点帮扶试点项目,除了“真金白银”支持教育项目建设外,还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从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渠道进行帮扶,有效提高了巴马教育教学质量。2016年以来,大鹏新区10所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巴马10所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派出100多名优秀教师到巴马送教200多节课,巴马先后派出100多名骨干教师到大鹏新区学习进修。全县还先后组织了100多名贫困学生,到深圳市接受高水平职业教育。

粤桂扶贫产业食用菌示范基地:山区贫困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坐落在巴马凤凰乡凤凰村小弄哈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粤桂扶贫产业食用菌示范基地,是粤桂扶贫产业示范项目。从外面看,两列整齐的塑料大棚,与传统的蔬菜大棚没有二致。掀开帘子,里面别有洞天:一排排货架上,整齐码着一排排“菌棒”,灵芝、香菇、毛木耳、猴头菇、榆黄蘑等山珍就从“菌棒”上长出,产量非常可观。

凤凰乡副乡长黄忠能告诉记者,该食用菌基地是乡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占地30亩,总投资390万元,其中大鹏新区支援资金210万元,共有2个示范大棚、77个标准菌棚,烘干房、保鲜冷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当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立合作社,以“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一户一棚”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合作社与巴马一山珍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负责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贫困搬迁户“个人认领、托管代植、劳务互助、多劳多得”,带动77户贫困家庭脱贫。

在粤桂扶贫产业食用菌示范基地内,一排排铁架上培育的灵芝长势喜人。

“过去我住在东山乡的山区,去年搬到凤凰新城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家,有了这个食用菌基地,我不用再外出打工,在家就能工作,顺利实现脱贫了!”建档立卡户黄晖说。如今他不仅认领了自己的食用菌大棚,还到基地当上了管理员,成了食用菌种植的能手,月收入可达4000元。

凤凰乡党委书记陈昀告诉记者,食用菌基地占地少、附加值高,非常适合当地脱贫攻坚实际。预计今年起,基地年生产鲜菇500吨,实现产值450万元,净利润约100万元,带动村集体年收入4万元以上,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

“销路不愁!依靠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生态品牌优势,和深圳企业成熟的技术及销售渠道,基地出产的食用菌产品品质高,直供大湾区市场受热捧。”陈昀高兴地说。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郑向鹏 朱良骏 张尉心/文 莫荣宝 罗越/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