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涉水环境违法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基础研究
深圳商报
2019-11-04 10:37

今年以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基础研究、水污染治理等多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提升我市原始创新能力》、《决战水污染治理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推动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多个专题调研报告,提请日前召开的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

争取重大基础科研资源和高层次平台布局

加强基础研究方面,《报告》建议加快推进深圳高水平科研平台体系建设,争取和布局重大基础科研资源,加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对接与合作,支持其在深圳落地,支持和谋划设立前沿和交叉领域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同时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报告》还建议加快完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此外探索建立代表作评价制度,优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将基础科研资金切块,给予高校稳定科研经费支持,由高校自主立项、分配、评审、考核。

将涉水环境违法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水污染治理方面,《报告》建议加快相关法规的修订工作,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物业管理进河道,对涉水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明确行为认定、强化主体责任、提高保护标准、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报告》出台“散乱污”治理相关规定,建立排查巡查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加大对水污染的联合监管和执法力度和水污染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将违法行为纳入企业、个人征信系统,提高违法成本。

多渠道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报告》建议聚焦重点发展的各细分领域,多渠道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竞争力和引领性的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扩大产能规模,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全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环节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报告》提出,通过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和特色基地建设,推动资源聚集,形成“一极多点”的产业布局。具体而言,就是将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产业增长极,同时打造医疗器械制造创新集群。

推动大湾区法治融合与“规则对接”

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推动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是法治融合与“规则对接”,减少粤港澳三地规则差异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有效利用内地和港澳的各自制度经验。对此,《报告》建议制定自贸区规范性文件,特别针对香港的优势产业扩大开放或在现代服务业对港资准入基本适用国民待遇,大幅度缩减禁止行业和限制措施。

编辑 廖锦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