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提升大湾区语言能力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读特驻京记者 陆云红
2019-10-30 11:41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简称“语博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展区分外引人注目。在相应的论坛上,来自北京、广州、澳门等地的语言学家也纷纷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语言产业及服务需求建言献策。

本届“语博会”特别开设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化展,主要展示了广州大学、澳门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翻译实验室、澳门语言产业协会、香港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化协会(筹)、新译科技、书兜阅读、天威飞马、柔宇科技等语言文化机构和企业的成果,呼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第五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第四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双坛合璧,围绕语言产业、语言服务问题展开讨论。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宇明教授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语言特征、语言产业与服务的需求背景、语言能力建设要求以及语言产业与服务发展对策四个方面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语言产业与服务问题,希望在提升大湾区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包含语言技术在内的语言产品与服务成为生产力,推动大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广州大学大学党委书记、语言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屈哨兵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语言问题。他基于空间格局,提出了“示范”“呼应”“融通”“互渗”“服务”五条策略建议;基于领域格局,对大湾区语言建设提出了四条建议:第一,“双通”相谐,并行而不悖;第二,效率优先,做好语言服务;第三,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重视多语多方言能力的培养;第四,融通利导,有所选择。

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荐教授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文化使命。语言的恰当使用,可使人情感交融,使社会走向和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中、葡、英三种语言的合力作用,使澳门形成了中华文化主导下的特殊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此特殊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