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巨头360京深两地融合创新结出AI+边缘计算硕果,目前360家庭安防业务线已经超过2000万用户,每天看家消息提醒逾2.7亿次。
360今天在深面向全国正式发布“家庭安全大脑”,面向家庭用户提供包含多项“黑科技”的视频分析系统。这为智能家庭安防体系补上最核心一环,同时反映出万物互联前夜安防市场正迎来新竞争拐点。
家庭安全大脑创新“降维打击”
运用刑事侦查级别的人脸人性识别算法“降维打击”,相比人类护卫永远不会累不会打瞌睡,还能提前预警,360家庭安全大脑今天的亮相让人对家庭安防有了全新概念。
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报告指出,基于AI技术的远程监控服务和视频监控服务是改变传统家庭安防的最重要技术之一。
360 IoT创新产品部业务负责人孙浩分析,360家庭安全大脑是面向家庭用户设计的视频分析系统,基于强大的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场景规则引擎,将安防事件智能分级,自动筛选出需要关注的可疑内容,用户通过简明易用的手机APP,随时随地接收安防事件提醒、查看家庭状况,简单直观“小白”式操作让智能安防降低使用门槛。
只要“扫一眼”,高矮胖瘦、衣服款式颜色、有无戴口罩戴帽子戴眼镜等特征“过目不忘”,爆表级别的边缘计算能力,让360家庭安全大脑有点科幻电影的味道。该系统内置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图像处理算法,支持人脸、人形捕捉比对,实现智能分析捕捉可疑行为,并对可疑行为实时预警,还在边缘侧实现“黑科技”Re-ID算法和单机16路1080P高清视频实时解码分析处理,能够根据人形、衣着等特征进行横向比对,针对家庭场景,综合多路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分析,有效降低误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视频监控行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5%,预计今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可达3300亿元,在全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中占比约为45.8%,可谓是占据“半壁江山”。
安防专家对读特记者分析,360作为国内居首、全球次席的网络安全公司,这次战略级出手意味着国内家庭安防市场变化在即。家庭安全大脑是360为家庭日常场景打造一整套安防体系的核心,由它协调调度家庭内部的防火墙、家用摄像头、可视门铃、AI音箱、扫地机器人、儿童手表等硬件产品,实现这些设备的互联互通、协同联动。用户不仅生活更便捷,在外随时随地查看家庭情况。目前360的安防智能硬件已涵盖室内安全、门前安全、户外及店铺安全、安防行业等多个应用场景,家庭安全大脑补齐了360智能家庭安防体系中最核心的一环。对于日常工作繁忙、苦于无暇照顾老人小孩的大众家庭来说,有望帮助解决日常焦虑感,减少繁杂家庭事务,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幸福。
360发力“双轮驱动”布局
不久的将来,AI摄像头就像人眼一样,可以对移动物体作出识别判断,以移动物体为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录像。人性化的“眼睛”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小面孔,还可以对监控的地方进行智能化分区域摄像。
AI摄像头离不开背后的智能“大脑”。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在一封内部信中谈到,目前全球只有两家公司能做安全大脑,一家是Google,另一家就是360。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智能安防研发水平已经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360 IoT家庭安防业务负责人宗良透露,360将采用线上线下双“引擎”驱动的策略,推动360家庭智能安防体系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目前已在携程、去哪儿、旅游百事通、花筑、潮流前线、神州租车和神州买卖车等新零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约2000家各类门店巡视管理提供支撑。今后三年,360将扶持100家核心代理商,加速家庭智能安防体系线下渠道布局,
市场调查机构IHS Markit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安防摄像头数量会增至6.26亿个。IDC预测,到2022年中国的监控摄像头部署量将达27.6亿个。这背后是数以万亿元计的巨大市场空间。
家庭安防覆盖76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目前,360家庭安防业务线已经超过2000万用户,每天看家消息提醒逾2.7亿次。宗良对读特记者表示,360的家庭安防业务已覆盖7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0多个算法专利,在人工智能“世界杯”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上夺冠。
360最新推出“三个安全大脑”战略,提出了以网络安全大脑、城市安全大脑和家庭安全大脑为核心的大安全战略,尝试融合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守卫国家、城市和家庭的安全。
中国用户会用安防智能摄像机看护什么?60%看家,8%看宠物。360现场透露,约有46%用户用智能摄像机看孩子,28%看老人,20%看店铺。360家庭安防业务线目前每天进行560万次异常声响提醒,进行8800万次人形判断、6700万次人脸识别,看护逾350万育儿家庭。
360数据显示,该公司拥有全国60%以上的网络安全顶级人才,覆盖电脑用户超5亿,政企用户超过300万家,涵盖90%大型银行,为全国两会、金砖峰会多个重大会议及活动提供网络安保服务。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