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0后实验室检验员通宵操作核酸检测,单手拧管2000余次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平乐
2021-06-11 18:20
摘要

李秀萍是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成员之一,同事们称她为"加样小能手"。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她练就了单手拧管的本领,提取一个试管样本,需要拧开 1 次,拧紧 1 次。她最高纪录单一个班上单手拧管 2000 余次。"有一天晚上的样本,摞起来比我都高,开始很崩溃,但看着样本一点点被我们"消灭",又很有成就感。"李秀萍笑着说。

6 月 9 日下午 5 点。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成员李秀萍正在吃着高蛋白的晚餐,吃完后她将进入实验室工作 12 小时。

李秀萍是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成员之一,同事们称她为"加样小能手"。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她练就了单手拧管的本领,提取一个试管样本,需要拧开 1 次,拧紧 1 次。她最高纪录单一个班上单手拧管 2000 余次。"有一天晚上的样本,摞起来比我都高,开始很崩溃,但看着样本一点点被我们"消灭",又很有成就感。"李秀萍笑着说。

▲李秀萍

12 小时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是什么感受 ? 李秀萍说,到了凌晨一两点会有点饿,但扛过去就好了。在进实验室前她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这样体力能维持久一点。为了做到不上洗手间,她白天基本只喝不到 200 毫升的水,加上穿防护服会出汗,这就是她 12 小时不吃不喝的"秘诀"。不过,李秀萍的家人并不知道她的具体工作。"父母只知道我在检验科上班,我也没想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

▲李秀萍单手开盖后加样

为了保障出结果的速度,疫情期间,核酸实验室分为两班倒 ,24 小时运转。下午 6 点进去,早上 6 点出来,白天又换另一组同事接班。因为白天出去采样,多数是晚上回来,所以晚上样本检测量比白天要多很多。李秀萍回忆最长的一次工作了 14 个小时。

▲长时间高强度加样李秀萍右手磨出了血泡

核酸实验室 3 人为一组,负责不同环节的操作。与李秀萍搭档的还有她的主任姚华龙以及同事刘莎莎。他们每天下午 6 点共同进入实验室,开始核酸样本的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实验室部分成员李秀萍、姚华龙和刘莎莎。

"感觉上厕所都是浪费时间。因为,核酸样本上机检测 80% — 90% 都是手工操作。必须边做边计算时间,一旦停下来,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后面所有的检测速度都会受到影响。"医院检验科主任姚华龙说。

姚华龙的爱人卢芸也是医院脊柱科的护士长。"他几乎 24 小时泡在医院,偶尔从实验室出来也就回家冲个凉,拿套换洗又回去医院。我都不记得我们多久没见面了。"卢芸说道。从 5 月 26 日开始,他已经有 10 多天没见到孩子。6 月 8 日晚上,10 多天没见到孩子的姚华龙回到家后,儿子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好想你呀!" 2 岁的女儿还不会表达,看着爸爸愣了好一会,突然跑到爸爸身边抱住了他。

小组成员刘莎莎主要负责配置扩增试剂、监测扩增进度、审核报告。为了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家中无人照顾孩子,她只好把 4 岁多的孩子送回老家请父母代为照顾。

编辑 庄思嘉  吴徐美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党毅浩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平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