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课间十分钟》,走进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最后时光
读特记者 何亚南 通讯员 宋洋
2019-10-27 16:00

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王国维是什么样的?他所钟爱的“人间”一词是何意味?王国维在清华留下了哪些足迹和影响?现在的人如何理解他自沉的结局?在27日晚深圳卫视《课间十分钟》第二季,主持人将探寻王国维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走进他的精神天地。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或许不认识王国维,但多多少少知道《人间词话》,听过人生三重境界,亦或者在表达美的感受时,会用到“境界”一词,王国维正是它在中国的第一个提出者。说起王国维的成就不仅于此,在哲学、史学、戏曲、红学、甲骨金石等多个学术领域,他皆有深诣和创新,筑起了诸多学术丰碑。

王国维身处风雨飘摇的晚清,卷入到中西文明大潮的冲撞与融汇之中,成为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享有国际声誉的国学巨擘。他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1925年至1927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院执教,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潜心治学与教育,培养出一代国学传人,也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刻在清华人的人生守则里。

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

主持人聂双双与主讲人方麟老师。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游美学务处,在当时最新式先进的教育机构里,王国维却仍是一副清朝遗民的形象:续着小胡子的脸上常年挂着一副玳瑁眼镜,一年四季套着长袍马褂,脑后拖着长辫。在我们的一路探寻中,发现他一直处在不新不古的矛盾当中。他曾经很新潮,年少时学习日文,在日本留学期间剪去辫子。但辛亥革命后他重新留起辫子,任谁劝说也不剪掉。他的一生都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却是带着世界性的眼光,接触到西方的观念及方法后,在中国古代的知识资源里探寻和研究,成为少有人超越的一流学者。


清华大学内王国维雕塑。

这次节目组有幸请到了王国维的曾孙王亮先生,一同探访了王家曾经在清华园内的故居,听他讲述了家人回忆中的王国维。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擅交际,也无趣的很,他写出《宋元戏曲考》,却没有看过一场戏; 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其余时间都在书房里消磨。每晚十点多回到卧室,就一个人拿着牌玩“过五关”,尽了兴便熄灯就寝。但他又是个内心热烈的人,常常会和来家做客的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到深夜,也极其疼爱子女。孩子们喜欢缠着他读诗,王国维就拿着书本一遍一遍的读,甚至还跟孩子们玩他不擅长的画画,他随便勾两笔,胡话张口就来:“这是一艘船,这是个老头子。”这样的老顽童,跟大家想象的王国维判若两人。

王国维在清华园内的故居。

主持人聂双双与王亮老师、方麟老师在故居探寻。

但在1927年6月2日,他像往常每一个早晨一样出门,在清华处理完公事后,向同事借了五元钞票,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在鱼藻轩前驻留片刻后,便毅然投入湖中。他的自杀也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至今没有定论。

27日晚21:35分,相约深圳卫视《课间十分钟》,主持人双双携手主讲人方麟教授拜访王国维曾孙,带我们一起探寻王国维的人生哲学。

主持人聂双双与方麟老师在鱼藻轩。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何亚南 通讯员 宋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