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德医疗设施设计与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召开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孙一力
2019-10-26 19:33
摘要

尼克学院专注研究医疗建筑设计和医疗机构管理,作为汇集建筑设计和医疗管理人才的高层次平台,尼克学院搭建了中德两国在医疗服务和建设领域的桥梁

10月25日,第二届中德医疗设施设计与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召开,论坛由德国Nickl Academy(尼克学院)、尼克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及深圳市医院协会共同举办。

本届论坛以“医疗设施设计与管理创新”为主题,来自中国与德国的顶尖医疗设施与服务专家再次因论坛相聚,并就 “促进医疗健康行业创新的政府政策”“关于医疗健康设施设计的创新解决方案”“关于医院运营和医疗设备的创新解决方案” 和 “关于医疗健康教育领域的创新方案”四个议题展开广泛讨论,展示基于最新政策的创新实践。

德国常驻欧盟医疗政策研究部主任奥尔特温·舒尔特,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设计中心总监杨森,德国尼克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系客座教授汉斯·尼克教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中国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协会医养建筑学术联盟主任委员江立敏,德国尼克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董事主席、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系克里斯蒂娜·尼克-薇勒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张春阳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德国莱因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韦氏(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多米尼克·特索普等分别就各自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尼克学院专注研究医疗建筑设计和医疗机构管理,作为汇集建筑设计和医疗管理人才的高层次平台,尼克学院搭建了中德两国在医疗服务和建设领域的桥梁。

论坛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介绍了医院正在进行的智慧医院的立体化建设,这种“智慧”体现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在医院服务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今年医院还实现了电子病历六级认证,成为广东省首家通过认证的综合医院。大数据的智能管理下,智能药柜、配药机器人、医疗AI的概念引领着现存医疗服务领域,“5G+智慧医院”将会成为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据悉,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将会进一步建设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探索更多医疗AI的可能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德国尼克及合伙人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赫尼慕斯·尼克先生也透露了正在建设中的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创新的建筑理念。他介绍,基于“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设计理念,这家医院的设计更“亲近儿童”。

市第二儿童医院效果图

尼克先生介绍,医院的地块并不大,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完成1500张床位的规划设计, 传统医院会把建筑做高,但考虑到过高建筑对儿童易产生压迫感, 这家医院的设计上转变思路, 通过模块组合,通过彩色的玻璃墙,让设计得更加亲近儿童。医院里设计了多种类型的病房,来满足从婴儿到青少年不同年龄病患的需求。与成年人不同,儿童需要环境空间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这家医院设计了更多的视觉上有趣的等待区和更好的方向感,为病童们营造轻松的环境。这个医院建筑还创新地引入了转换层的概念,在这个转换层里,设计了多种的功能空间,为病童、为探视者、为家长、为医务人员创造舒适的休闲、活动空间。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孙一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