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做的民生"蛋糕"真够大 5年投入6734亿元
记者 段琳筠
2016-09-30 04:47

增加学位和住院床位、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改善交通……"十二五"期间,深圳在民生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根据近日陆续公布的2015年本级决算、市财政委员会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十二五"期间深圳民生投入情况,深圳"十二五"期间民生领域支出高达6734亿元。

统计显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九大类民生支出占深圳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0年51%升至2015年67.48%,市财政用于“九大类”的支出6734亿元,年均增长25%。仅2015年,深圳“九大类”支出就有2376.3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7.48%,较上年增长63.37%。

"十二五"期间,深圳加大教育投入,全市新建13.2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公民办普通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从95万增至125万人,实际提供学位总数增加30万个。2014年,深圳启动"基础教育工程",将其作为12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加以推进,计划2014至2017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普高、义务教育学校超过100所,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4万个以上。

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十二五"深圳财政总投入599亿元,年均增长17.5%,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共完成57家医疗机构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新增病床1.53万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2985家,医院141家,病床3.38万张,较"十一五"期末增长67%;常住人口每千人床位数3.4张,每千人医生数2.6人,同比分别增长54.5%、26.8%。预计"十三五"期末,深圳每个区(新区)都有1家以上的市属公立医院。

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问题,2014年起市政府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一是采取委托管理、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6个国内外名院名校名医团队来深合作办院,目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肿瘤医院已建成运营。二是引进72个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来深合作发展重点学科,指导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三是加强医教研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三甲医院从4家增加至10家;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达到33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分别达12个和66个。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大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78.01岁提高到79.7岁(2014年末),孕产妇死亡率由15.41/10万降到6.18/10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从2.35‰下降到2.02‰。

保障性住房建设、人才安居工程是财政投入的重点之一。"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本级共安排资金222.77亿元,确保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求。同时,我市将住房专项资金、年度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的部分、财政切块由发改安排的部分资金,统一纳入保障性住房收支范畴,出台《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了覆盖全面的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此外,每年在财政本级预算中安排人才安居工程补贴资金,"十二五"共安排22.8亿元,保障人才安居工程建设。

交通方面的财政投入,开创了深圳公交体系建设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深圳轨道交通骨干地位得到提升,网络化效益初显,“轨道+常规公交+自行车网络”的融合度不断提高,轨道-常规公交一次接驳率达75.2%。同时,新能源公交规模不断扩大,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应用规模最大、车型最齐的城市。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投放各类新能源公交车辆6638辆,累计节约能耗8.8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万吨。

市财政还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仅2015年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就达83.2亿元,保障了水环境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大气质量提升、节能减排等经费。几年来,水务发展专项资金预算连年大幅增长,为防洪防旱、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改善、水务能力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节水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提高和普及,助推节水型城市建设;污水处理财政补贴的持续增加,则使城市污水处理规模显著扩大;大气环境整治资金频频“加码”,不断改善着我市空气质量。统计显示,深圳对工业废气治理和黄标车更新淘汰的财政补贴,2011年起每年安排3亿元,2014年安排猛增至10亿元,2015年安排了8.1亿元。我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4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29.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3年267天提高到2015年的340天。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