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0日19:00,瑞典文学院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因丑闻事件而停摆一年之后,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产生了两位得主。2018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被分别授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此番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获奖,让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获奖作家增加到了15位。
出生于1962年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1985年她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后在波兰西南边城瓦乌布日赫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她的作品时常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另一方面也观照着波兰的历史命运和现实生活。
5年的心理医生工作经历中,前来咨询的人们曾向托卡尔丘克倾诉过浩如烟海的故事,展露过不同出发点的奇幻视角。然而,她却表示过,不可过分高估这段经历对她走向写作之路的影响。但心理学的研究确实发展和深化了她对世界复杂性的认知力。“作为心理学者,你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要多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要写出有说服力的小说,作者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和他人沟通。我相信文学是一种深刻地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托卡尔丘克曾这样解读自己。
告别医生工作之后,1987年,托卡尔丘克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在波兰文坛展露头角。之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2018年5月,她凭借小说《航班》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在她看来,现实主义写法不足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人在世界上的体验还包括情感、直觉、困惑、奇异的巧合、怪诞的情境以及幻想。“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给人惊喜、不可预知的世界。我所理解的写作是一种拉伸运动,它拉伸着我们的经验,超越它们,建立起一个更广阔的意识”。托卡尔丘克通过她魔法般的叙事,以寓言、梦境、神话等超现实方式,解析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碎缝隙和历史、社会的巨大投影。
对于这个中国读者相对较为陌生的名字,《世界文学》主编,诗人翻译家高兴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托卡尔丘克的获奖感到“有点意外,也很欣喜,实至名归”。他向记者充分肯定了托卡尔丘克的文学地位:“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当代文坛小说届的代表人物,她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文学实力而赢得广泛声誉。她的作品既有想象力,又有创造力,对人内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理解太深了。”高兴特别提到了她的短篇小说《世上最丑的女人》,并形容托卡尔丘克对呈现人的内心幽微之处的能力为“特别强悍”。
国土面积并不大的波兰,目前已有五位作家将诺贝尔文学奖揽入囊中。相比于此前多为诗人获奖的情况,高兴认为此次颁奖给小说家,体现了诺奖对于“平衡”的关照,并人认为波兰的文学作品在中国也能引起较强烈的共鸣之感。他评价托卡尔丘克“年富力强,创作的势头正旺,完全有实力继续创作”。“如果说米沃什、昆德拉的作品还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话,我觉得托卡尔丘克的文学纯粹性更强”,高兴说。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