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坚持把学习党史同为民服务、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聚焦三个维度,努力在“学史力行”中实现全系统联动、全领域发力,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民有所想我必有思、民有所难我必有解、民有所需我必有为。
聚焦中心工作办实事,在服务大局中锻造“硬核力量”
汲取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历史经验,在推动中心任务中砥砺为民服务的初心本领。
围绕“双区”建设工作,开展“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瞄准“双区”建设、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市委“1+10+10”工作安排,通过分解任务、揭榜挂帅、实施攻坚、知事识人等工作方法,组织干部实施饱和攻坚,进而推动完善政策、优化机制、破解难题。
围绕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安心行动Ⅱ”系列工作,通过“安心码头”等十个子项目,筑牢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心理防线”。在有条件的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203个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就近就便接种。在抽调市直单位干部组建疫情处置专项工作组下沉“一对一”挂点联系街道的同时,部机关带头选派干部下沉挂点联系龙华区民治街道,全力协助基层抓牢抓细疫情防控工作。
围绕对口帮扶工作,委托专业团队精心编制对口帮扶汕尾市城区东石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与汕尾市委组织部开展结对共建,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民生需求办实事,在服务群众中传递“民生温度”
结合“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和挂点联系民治街道等工作,深入基层调研,精心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细化10项重点民生项目,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在供给侧持续发力,将实事办到群众“心窝里”。
在优化阵地功能上发力,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615个安心驿站、打造100余个“暖蜂驿站”、推行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实现“党务+政务+服务”三融合,进一步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群众项目,统筹各方面党组织资源,帮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儿童的营养健康问题,不断为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赋能增效。在有条件的物业小区、城中村等新建260余个党群服务站点,作为“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充分考虑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行业群体需求设置服务项目,设置自助服务终端,提供免费复印、打印、扫描等服务,以及充电宝、雨伞、针线等物品,将实事办到群众“家门口”。
在信息化运用上发力,在“深圳先锋”小程序中开发环境整治、卫生宣传、民生“七有”、基层治理等志愿项目,增设“微心愿”功能,动员各领域党员群众以“自组织”方式开展志愿服务、互帮互助实现心愿,今年以来累计近170万人次开展服务近40万项。围绕“民生七有”目标,建立新型“民生微实事”工作体系,开发使用“民生微实事”小程序,不断提升参与度和覆盖面。联合腾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深i老区圳在行”公益活动,通过微信捐步,为深圳对口帮扶的革命老区出力办事,目前已超过40万人次参与活动,累计捐步超过51亿步,匹配资金超过50万元。
在力量整合上发力,发挥两新组织专业优势,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办实事”活动,组织两新党员积极参与新冠疫苗接种志愿服务、普法宣讲、科普进校园等活动,既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也做到“依靠群众办实事”。协调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老党员、老专家,组建“银发禁毒巡讲团”,到全市各区(新区)开展禁毒宣讲活动。
聚焦本职工作办实事,在服务发展中勇当“开路先锋”
紧扣组织工作实际,完善为民服务平台载体、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在本职工作中强党性、增本领、践初心。
结合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新班子新气象解难题”活动,组织新一届704个村(社区)党组织成员通过走村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摸底,掌握辖区群众意见最大、呼声最高的难题,形成7000多个民生实事清单事项。组织市、区党代表挂点联系社区,每单月安排半天非工作时间,参加“党代表接待周”活动,通过党代表工作室接待、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社情民意。聚焦交通安全事故,压实部门和行业系统党组织责任,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
结合人才服务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7场次人才政策宣讲,推出4场次高层次人才产品推介等活动。召开人才服务政策落地推进会,推动全英文人才服务线上平台建设,会同市公安局研究全市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打造人才产品推广平台,分行业领域开展“深爱人才•圳品SHOW”高层次人才产品对接系列活动。组织需求侧企业向人才企业产品提供专业咨询,帮助人才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