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以三十载卓越成就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

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2019-09-29 11:38
摘要

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表示,ESG是金融企业赋能社会进步的重要利器,可通过专业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行业与社会向资源友好型和社会友好型发展,这也是金融企业履行ESG的根本使命

20世纪70年代末,深圳蛇口工业区成为中国经济特区建设最早的试验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被铭刻成标牌,屹立于此。随后,一批知名企业在这里孕育而出,走向全国,不仅助推了中国现代商业与经济发展,更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以中国平安为例,经过30年的发展历程,该集团从仅有13名员工的小型保险公司,发展为一家手握金融全牌照的大型金融科技集团,是中国保险行业最知名的品牌之一。2019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平安以1635.9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29位,全球金融企业第4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平安新30年的开局之年,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我们坚信中国经济态势将会长期向好。”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在国家发展的背后,是一批屹立全球的优秀民族企业形成了有力支撑,平安有信心、有信念成为其中一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下求索、奋发努力。

发轫于蛇口

从综合金融到“金融+科技”

将时针拨回到1988年5月27日,平安保险在这一天于蛇口正式营业,成为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大型的跨国综合性金融集团开始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主导力量。对此,马明哲敏锐判断,“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将是金融企业未来的必然选择,也将是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于是,平安开始大胆探索综合金融模式。2003年,平安成为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企业,建立起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2004年,平安作为国内以集团整体方式上市的第一家金融保险企业,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

另一边,平安开始了对金融科技的探索,积累起大量科技成果,目前,平安拥有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区块链五大核心技术,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有力推动了该集团在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布局和发展。

以智慧城市为例,平安已构建起可覆盖财政、卫健、交通、司法、农业等21个功能板块的“1+N”智慧城市一体化平台体系,助力各省市实现优政、兴业、惠民的目标。

目前,平安的智慧财政系统已被财政部PPP中心和近50个省市推广应用,管理约万亿元资产,助地方政府解决了负债管理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升资产运营效率超50%;在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平安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起金融贸易供应链一体化平台,链接数百家银行、上万个贸易机构和供应链企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市民办事体验上,平安与深圳市联合打造的移动平台“i深圳”,集成了政务服务、交通、医疗等八大功能近3000个事项,目前已有760多万市民注册使用,体验“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助力。

未来,平安将以“智慧、智理、智效”为建设理念,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先核心技术,积极响应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在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诸多智慧城市服务领域持续投入,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赋能,实现“科技,让城市更美好”。

走出“平安特色”

丰富金融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保险市场从一家独大到建立起分业经营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业和保险业难免存在同质化等问题。对此,平安结合国情,发力探索、创新、实践,丰富了我国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制度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金融事业繁荣发展,极大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机构体系方面,平安由单一财险发展成为一个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实现保险、银行、投资、信托、资产管理等业务均衡发展,为丰富我国以银行机构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金融市场体系方面,平安积极参与和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在货币、债券、股票市场、外汇等各类市场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金融制度体系方面,平安作为综合性金融集团,为制定和修订金融制度提供了独特的观察样本和实践理论,同时积极参与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推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平安大力建起现代化经营管理体系,为我国金融企业治理提供了典型样本。在该公司“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中,多种金融服务与各子公司逐步发挥协同效应,通过交叉销售、后援运营管理中心、智能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在组织架构上,平安确立了集团控股、分业经营的组织模式,在集团公司、各控股子公司分别建立了彼此独立且严格的治理体系,形成了由法人治理的、运转高效的集团管控模式。

不负时代,不负机遇。纵观平安30年发展历程,其诞生、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与改革开放的进程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和国泰民安的大好环境下,平安积极变革,不断创新,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精神的真实写照。

坚持可持续发展

屡获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在这方面,平安成绩斐然。

今年9月,平安正式被纳入2019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新兴市场指数(DJSI),成为中国大陆首个入围的保险企业。这是首个跟踪全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指数,在资本市场上拥有广泛影响力,是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最为看重的可持续发展指数。

“平安长期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了兼顾海外标准和中国特色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管理体系,获得了世界权威评级机构的认可。”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表示,ESG是金融企业赋能社会进步的重要利器,可通过专业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行业与社会向资源友好型和社会友好型发展,这也是金融企业履行ESG的根本使命。

今年以来,平安深度结合多元业务,驱动ESG精细化运作,正式搭建ESG管理政策体系,覆盖商业守则、公司治理、责任投资、可持续保险、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治理、可持续供应链、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核心议题,同时结合自身的科技优势赋能ESG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海内外首个AI-ESG平台,极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平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成就,也得到了更多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除首次入围DJSI外,平安作为第二大成分股,被纳入恒生国指ESG指数;恒生可持续发展评级为A+,在A+H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MSCI ESG评级为BBB,属于国内领先、国际中上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平安签署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简称“UNPRI”),成为中国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资产所有者,2019年上半年责任投资规模逾1万亿元。

投身扶贫公益

用行动诠释企业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中,企业除了守法经营创造经济价值之外,还应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近年来,中国平安积极投身扶贫事业,紧扣“精准”二字,聚焦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构建并实施“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扶贫工程,变“输血”为“造血”,累计已有80多万平安人参与扶贫工作。

村官工程,帮助乡村产业升级。平安从与自身产业资源协同的种植、养殖业入手,为偏远贫穷地区提供全面的生产、技术和资金支持。例如在种植业前端,平安首创“平安扶贫保”产业扶贫模式,撬动扶贫贷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优种、合作种植、保护性回购等一条龙服务;在中端,提供遥感、智能识别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后端,提供电销平台服务。

村医工程,帮助打造健康乡村。平安通过远程医疗、智能读片等技术,连接村民与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近两年来累计升级乡村卫生所近800所,购置多台移动医院设备,组织名医专家,深入贫困地区一线开展村民体检义诊活动。通过创新的云端平台,实时上传检查报告,及时向村民警示疾病风险,向地方卫生机构通报重大疾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村教工程,帮助村娃享受智慧教育。平安以云技术为桥梁,建成“双师课堂”平台,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贫困地区。平安挂牌的智慧小学现有700多所,培训村小教师近3000名。

“平安有幸能与时代共进,与祖国同行,我们为企业的成就感到自豪,更感恩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能量。”马明哲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写道,服务国计民生是平安的初心与使命,进入新时代,平安将进一步开发“金融+科技”潜能,强化创新驱动;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