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百花奖有点火。这个最近几年一直平平淡淡的奖项突然就沸反盈天起来,原因是9月24日晚的百花奖颁奖礼将最佳男主角颁给了冯绍峰,最佳男配角颁给了李易峰,最佳女配角颁给了杨颖。而这3个演员,是网友们普遍认为“不太会演戏”的演员。这个颁奖结果一出来,网络舆论就炸锅了,不仅因为“不太会演戏”的演员获奖,更因为他们战胜的对手是一堆公认的“戏骨”。此后,又有猛料曝出,称投票有黑幕,资本力量控制了奖项。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曾风光无限的百花奖又是如何衰落的呢?
“面瘫式演技登顶”刷爆朋友圈
本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冯绍峰战胜了冯小刚(《老炮儿》)和黄渤(《亲爱的》),最佳男配角奖则由李易峰获得,他打败的是谁呢?张译(《亲爱的》)和段奕宏(《烈日灼心》)。最佳女配角奖由于杨颖赢了姚晨、梁静、李媛也颇具争议。一时间,“百花奖打败了演技”、“面瘫式演技登顶”等议论刷爆了朋友圈。对此,著名编剧汪海林评价说:“大量使用文替,自己台词过不了关使用配音的演员也能入选,就非常不严肃。”
其实这已经不是百花奖第一次遭遇尴尬,上一届百花奖,赵薇还凭《致青春》击败王家卫、陈可辛等,拿下最佳导演。但为何独独这一次,生出这么多议论?原因不仅在于“面瘫式演技登顶”,更因为持续有猛料曝出。25日下午,微博上名为“先锋杯团支部”的网友发出一篇名为《直击百花奖黑幕》的长文章,称自己是本届百花奖投票的101位大众评审中的一个,详细讲述了他参与投票的过程,“至少有十个人投了王智,但大屏幕上王智只有3票”、“我们几乎一整排没人点投票器,大屏幕上依旧是总数101票”。
现在,目前这篇文章已在微博被删,该网友也改了微博昵称。明明有投票,却完全没有显示,公信力的流失或许是才本届百花奖再度火爆的原因。
“不到场不给奖”致恶性循环
在《直击百花奖黑幕》的爆料长文中,还披露了百花奖的一大“怪现象”––不到现场不给奖。文章写到:“组织大会的领导一直跟我们讲这个评选公开公正,但同时告诉我尽量奖项均摊,到后期告诉我们如果领奖者不到现场,晚会直播不好看,并告诉了我们一份完整的到场嘉宾名单,却又说不要影响我们投票。”曾多次参与金鸡百花电影节报道的记者张小斌表示,不到现场不给奖,这的确是金鸡百花电影节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编剧汪海林表示,他曾在绍兴举办的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现场,他觉得“就不知道观众的代表如何产生,相当一部分可能没有看过影片,可能只是从观众的好恶来选,但以前的基数大,现在靠一百人来挑选,非常有问题,谁人气高,就投给谁。”还有网友爆料称,此次李易峰和杨颖获奖,是因为经纪公司“花了钱”,试图用资本的力量左右奖项。此外,艺人的粉丝给力,也说获奖的原因之一。李易峰刚在影坛展露头脚的小鲜肉,而杨颖则是出道多年演技平平的艺人,两人都需要专业奖项来证明自己。
大众电影百花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而这些年来因公信力不足、人气低迷等原因,星光越来越暗。故而有了“不到场不给奖”的潜规则,但如此这般,更令奖项蒙尘,陷入恶性循环。
被粉丝经济绑架的尴尬“百花”
年纪稍长的人都曾经见证过百花奖的风光。创办于1962年的百花奖,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百花奖只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它是影迷心中整个80、90年代的重要记忆,1980年百花奖盛况空前,70多万人参加评选。
有评论认为,2000年是百花奖的一个分水岭,之前这个奖项作为《大众电影》评出的观众奖,基本是名副其实的“大众电影”奖,而在2000年网络越来越普及之后,衰落之势愈发不可收拾。近些年变来化去的评选规则,最根本的变化是从一本杂志一张选票变成网络投票、投票所需要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乃至经济成本急剧下降。纸质选票电子化以后,投票经历了“去圣化”过程,投票由神圣化向娱乐化滑去已经成了难以阻挡的趋势。
专栏作家翠红认为,“娱乐化、轻松化潮流之下,影迷(电影观众)和粉丝(偶像消费群体)开始分化。百花奖用大众投票的方式评选演技最佳的演员,结局注定了选出来的是人气最旺的演员。百花奖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它出身大众,即使大众变成了偶像粉丝,它仍然不敢动碗里的大众。”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