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人”陈爱华率先垂范,首开东莞大朗“互联网+教育”先河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傅裕恒 文/图
2019-09-23 15:52

“在吗?”

“在。”

“国庆节快到了,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搞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凌晨,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大队辅导员刘宝富接到被称为“工作狂人”的校长陈爱华的信息。老师们告诉记者,同陈爱华工作过的人,无不佩服她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热情。在她的“折腾”下,巷头小学成为大朗镇首个提出““互联网+教育””办学理念的学校,取得众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荣誉奖项。

敞开大门随时等待孩子们的光临

记者刚坐下不久,走廊上便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一个小朋友从门外探头进来,看到陈爱华后,便回身招呼自己的小伙伴们:“校长她在这里!”接着孩子们一涌而进,迎面而来的学生们捧着鲜花,用一声声“校长教师节快乐!”来甜蜜轰炸陈爱华。在校长面前,孩子们显得毫不拘谨。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陈爱华油然而生一股感动和自豪。

读小学时,幽默风趣、学识渊博的老师们在陈爱华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教师梦。中考那年,陈爱华不顾父亲的反对,依然选择到东莞市师范学校就读。1999年毕业后,她来到巷头小学任职。

“毕业第一年,我差点因为一个家长的误解而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老师。”陈爱华告诉记者,有一天放学后,一个家长发现自己的女儿被同桌欺负哭了,便气愤地冲进教室责问她为什么不照顾好自己的学生。“当时真的是有苦说不出,我刚好背着学生站在讲台布置作业,这个学生就被欺负哭了。”陈爱华忍下委屈,向学生家长道歉,而这位家长对陈爱华的偏见却没有消除。

无法排解苦闷心情的陈爱华向时任校长取经,“你只要问心无愧,当好老师的角色就好了。家长也是紧张孩子,你不要放在心上,要理解和悦纳他们。”校长的一席话让她重拾了信心,此后,她更加关心班上的每一位孩子,并加强和家长们的交流。误会她的那位家长看到了陈爱华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后,也主动向她道歉了。

“所以现在我和孩子以及家长们都像好朋友一样,我常常鼓励他们主动找自己聊天。”除非公务繁忙,否则陈爱华的办公室都会敞开大门,欢迎来找她聊天的孩子和家长。坐下还不到一会,一个孩子再次走进来向陈爱华献上管理学校的“妙计”:“陈校长,我们班的同学刚刚打架了,你能不能在教室里装摄像头,这样他们打架你也能看见了。”陈爱华马上表示认同:“你说得对,校长会好好考虑的!同时,你也可以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提醒他们和平相处。”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陈爱华始终守护他们的童心,鼓励他们多分享。

打造一支同心同力的教师劲旅

担任教师以来,陈爱华工作能力突出,获评为东莞市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东莞市第一批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东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曾代表学校参加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处事方式、业务能力得到了众多老师和领导的认可和支持。24岁,陈爱华走上教导主任岗位,经过4年的磨练,2007年5月,28岁出头的她,接上了巷头小学校长一职的接力棒。

陈爱华尤其尊重老领导和老教师,经常和他们沟通交流。然而,她发现总有几个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喜欢和她唱反调。陈爱华不恼不怒,除了认真钻研业务外,还经常找他们谈心,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学校有位老教师的绩效经常排在谷底,总是提不上去,对工作也愈加不上心。有一次他找到陈爱华,问她在考核方面能不能区别对待新老教师。见状,陈爱华和他聊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分析他绩效低的原因,应该怎么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全校的老师都被陈爱华一心只为巷头小学的精神感动。从自己不被接纳到老师们主动配合,陈爱华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我打好了专业基础,在教学上能够指导他们。其次在管理上我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供方向指引,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

从教第六年,林芷珊已经是广东省郝洁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刚来巷头小学时,我第一次接触小学教学,没什么经验,校长时常鼓励我,还安排了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周给我上一节示范课,同时她还给我定下了‘三年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五年成为一名有名教师’的目标,现在我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对于陈爱华的指导,林芷珊满怀感激,终于借着此次采访一吐为快。“我觉得校长的教学理念很前卫,那种大刀阔斧往前冲的拼搏干劲深深地激励着我。”受陈爱华的影响,林芷珊从2016年开始探索智慧课堂,所执教的课例《蝙蝠和雷达》获得2018年东莞市计算机教育软件小学组课例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课例二等奖。

在陈爱华的带领下,巷头小学教师队伍通过青蓝结对、课题研究等方式,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全校上下拧成了一股绳,真正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首试牛刀推动教育信息化

2007年接任校长一职后,陈爱华开始思考如何用设备链接教育,服务课堂。走访全国各地名校、拜访各地名师后,2014年,陈爱华对课堂首试改革牛刀。在巷头社区的帮助下,陈爱华引进了2个平板试验班,挑选王浩光、韦荣哲等老师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结合所教科目在课堂中不断摸索实践,感受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有哪些不同,钻研该如何创新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应对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挑战。

万事开头难。不久,中央电化教育馆的专家来到巷头小学听了一节公开课后,对课程设计等方面作出了严厉批评。当时,老师们都觉得探索“互联网+教育”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纷纷打起了退堂鼓。但是陈爱华积极开导老师们,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己,把挫折作为成功的润滑剂,“每当老师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不会对他们降低要求,反倒会提出更高的目标,给他们方向上的引导,推着他们向前走。”

在陈爱华“不抛弃、不放弃”决心的影响下,老师们在探索信息化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了各学科的品牌教师和教学标杆,慕课、微课、课例、教学设计屡屡获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大奖。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巷头小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全部安装教学一体机和班级智能电子班务栏,拥有6个平板实验班,AR/VR室、创客室等各类配套功能室共16间,都配备教学平台,同时该校运用钉钉办公软件、翻转课堂应用平台等软件辅助日常管理和教学。今年6月,联通5G+智能教育应用落地巷头小学,计划年底在学校建设5G服务基站,为巷头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搭建新平台。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傅裕恒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