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全面振兴发展系列报道综述之三:奋进新时代 罗湖勇争先
读特记者 冯庆 张思奇
2019-09-18 08:43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

流光溢彩的罗湖夜景。

面对这两大重大历史机遇,罗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凭借深化“教改”“医改”夯实民生软实力优势,同时通过积极打造三大经济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多个抓手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汇聚起罗湖全面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征程中,罗湖正继续一马当先、奋蹄发力、勇当先锋,努力贡献出更多更大的“罗湖力量”。

“罗湖教改”聚焦“一体两翼”

“家校社”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改造后的深圳市北斗小学。

“每位学生一周约40%在学校度过,约40%在家庭度过,约20%在社会生活当中。要构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就必须在这三个领域同时发力、同时协同。”日前举行的罗湖双周发布之“教改”专场上,罗湖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

罗湖振兴,教育先行。近年来,罗湖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提升师生幸福感和群众满意度,扎实推进“罗湖教改”,打造“精品教育”,教育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如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把教育打造成罗湖的核心竞争力和民生幸福标杆,也是全区教育战线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2019年,罗湖区教育局推出全新的“罗湖教改2.0版”,回答了辖区7万家长问卷中的关切和期待,并进一步推进“一体两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育人模式改革。据介绍,育人模式改革的核心是“课堂革命”,为学习设计教学,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从2018年开始,罗湖区中小学任课教师全员参加、学科教师全部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推动“一校一特色”建设。如今,罗湖区的部优课、省优课、市优课名列全市前茅。与此同时,辖区81所学校纷纷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翠园中学的“少年足球”、罗湖外语学校的“互联网+学本课堂”、草埔小学的“芬芳教育”……构成“罗湖教改”一道道靓丽的品牌风景。

罗湖家庭教育亦亮点颇多,一直走在前列。罗湖构建了家庭教育应用与管理网络平台,开展6类家校协同育人活动,把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对社区居民开展准家长教育和隔代家长教育。出台《罗湖区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改革行动方案(2018-2020)》及配套制度文件,为全区家庭教育改革指明方向。

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东风,罗湖还计划在罗湖口岸和文锦渡口岸片区打造“深港国际教育城”,在“城”内规划建成从学前教育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全过程国际学校,并争取建设大湾区国际职业培训中心和大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

“罗湖医改”结出惠民硕果

为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罗湖逾51万人签约家庭医生。

今年7月,在深圳市政协主办、罗湖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委员议事厅”暨罗湖“双周发布”特别专场活动上,多位市、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健康罗湖·健康湾区”展开热烈讨论,从人才交流、中医药领域深度合作等方面,对如何汇聚粤港澳三地优质医疗资源、促进大湾区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2015年8月,罗湖在全国率先进行基层医疗集团改革,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获得实质性成效,“罗湖医改”名扬全国。在各项工作基础上,罗湖坚持改革不停步,持续加快深化医改的步伐。

养护中心就在家门口,每天推开门有陪伴几十年的邻居伙伴,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慢慢变老……在罗湖,老人理想中的幸福晚年可以是这样的。据了解,2014年8月,罗湖区率先进行“医养结合”探索,在区属养老机构内设置全区首家医养结合医院——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为老人提供全天候全照顾服务。

5年来,罗湖创新“养中有医、机构养老”等6类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有效化解了“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不能养老”的矛盾。通过社康中心与日照中心“联姻”,让社区养老实现医养结合,致力打造“医养融合示范区”。目前,全区已有9成日间照料中心与附近社康中心合作,对现有养老资源进行了有益的优化和补充。

在罗湖,居民的慢性疾病一般会通过两种方式被发现:身体不舒服,到社康中心去就医被门诊医生发现;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在免费体检时由家庭医生主动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通过签约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在罗湖居民的健康工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9年8月,罗湖区共有56家社康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一名二级专科医院专科医生,签约人数达51.93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为50.56%。医生护士定期上门,为居民提供多项悉心健康服务。

今年8月,罗湖区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启动。

今年8月2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及大学8家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齐聚罗湖中医院,见证罗湖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启动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共建揭牌仪式举行。继2017年罗湖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之后,罗湖中医院创“三甲”也正式启动,标志着罗湖继续深化医改、提升中医药服务方面迈上新台阶。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将进一步扩大深圳的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动罗湖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为罗湖区、深圳市及港澳地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罗湖将在罗湖口岸西侧规划深港国际医疗城,引进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硬件,使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国际先进的肿瘤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治疗服务。罗湖还将鼓励引导香港和澳门医生前来开设独立诊所,到罗湖公立医院坐诊,探索试行粤港澳三地医院双向转诊合作。

“三大平台”建设紧锣密鼓

为老城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针”

“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中心!今年9月6日下午,在“新金融 新格局 新未来”第二届红岭金融论坛上,罗湖区重磅发布了“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规划”,为罗湖这一深圳传统金融强区的产业发展再次注入“强心针”。

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地处深圳“黄金中轴”红岭路,规划长度3.6公里,面积达2.03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这里将划分为“金融科技与创新创业区”“新兴金融要素区”“金融总部商业区”三大功能片区,并设有“艺术体验核心区”“时尚街区核心区”“文化枢纽核心区”三大配套区。

针对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罗湖提出了五大建设策略:建设功能全面的现代街区,打造多元复合的金融产业集群;巩固城市综合绿化环境,提升城区有效配给效率;打造空中、地面、地下相结合的多维连续慢行体系;规划智能慢行系统,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循环体系;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深港教育基地,推出“红岭人才计划”。依托《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11个重点专项领域实施细则的“1+11”产业扶持政策,罗湖还将为金融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近年来,罗湖依托城市更新等契机,积极建设产业发展“三大平台”——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深港口岸经济带和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在今年7月发布的《罗湖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以三大经济带为关键词的“两轴三带”发展新格局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口岸经济带已经上升为全市战略。罗湖将重点在口岸经济带推进“四个片区、一个基地”建设。如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将打造成多位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文锦渡口岸与新秀片区将打造精品都市功能区;蔡屋围片区将规划建设成为国际化金融商贸中心;湖贝片区将建立超大型综合性商业中心。深港产学研及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则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深港联合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已融入全省、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大局,被纳入广深创新科技走廊37个重要节点之一,市政府为其授牌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未来,该产业带将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依托清水河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布心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集聚创新资源和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新高地。

营商环境更加活力开放

有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罗湖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图为罗湖区政务服务大厅。

自9月17日起,在市营商环境办的指导支持下,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启动辖区营商环境指标测评,相关指标将成为全市各区营商环境的“试金石”。罗湖也是全国率先开展此项工作的行政区。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参数,更是城区软实力的载体。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与中心城区,罗湖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指标,罗湖大手笔谋划一批“改得动、见效快”的改革举措,加快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去年底,罗湖区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从发展空间、公共配套、经营成本等7大方面,提出了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改革的“罗湖18条”。对标国际公认的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做法,根据罗湖实际,全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载体和核心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罗湖始终把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做好产业人才服务,落实菁英人才“1+3”配套文件,让罗湖营商环境更有温度,为推进城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实行新的增值税政策后,税率由16%降低至13%。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能减免税费300余万元。”苏宁易购财务负责人为罗湖的减税降费政策竖起了大拇指。据悉,罗湖在全市首创“税收白名单”制度,并大幅压缩发票类审批时限;探索“套餐化”办事模式,最大限度让纳税人“少跑路、少等待”。今年4月,随着增值税率新政的正式实施,罗湖区企业也收到减税降费“大礼包”。罗湖区税务局更将今年定为“纳税人满意度提升年”,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服务措施,强力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优化城区营商环境。

以往,开办企业要上马水、电、气等基本设施时,会面临冗长的审批、报装流程,常常头疼不已。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罗湖区贯彻落实深圳市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出台,打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组合拳”。在水、电、气审批、报装方面,罗湖也按下“快捷键”。通过梳理企业用户接电、用水接入和用气报装申报材料清单,制定最新的办事指南。新的审批方法实施后,水电接入行政审批用时不超过5个工作日,用气报装行政审批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不仅如此,罗湖区还为辖区企业降低水电气接入成本,提升水电气的服务水平。

在今年9月6日“新金融 新格局 新未来”第二届红岭金融论坛上,罗湖首个区级政企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这也是罗湖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据了解,该平台以“精准服务、破除壁垒、快捷沟通”为定位,具有企业信息全掌握、风险可预警等特点,在功能上实现“统一入口、统一平台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跟踪督办”。自今年6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已有52家涉企服务单位加入,共办理124项企业诉求件,大批辖区重点企业已先行搭上这趟政企服务“直通车”。

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出,罗湖区营商环境进一步向好,罗湖公共服务方面更多创新,也更为细致、周到,有力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罗湖区借助机构改革的契机,组建成立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实现了医保业务进驻区以及街道服务大厅。目前,罗湖区各级政务大厅已配置自助服务终端,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预约和“最多跑一次”,68个事项区内通办,7成事项实现“零跑动”,网上办结率100%。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张思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