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咋样,权威数据说端详

读特记者 熊子恒
2019-09-08 20:37
摘要

报告显示,深圳市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在总体上较高,达到63.68,比同期全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63.19高出0.49

7日,第三届中国(深圳)公司治理高峰论坛暨 2019 深圳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主办,来自国内的公司治理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及60多家深圳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400位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发布的深圳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深圳市上市公司治理整体水平仍领跑全国,但发展依旧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董事会、监事会与利益相关者治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金融业治理优势明显

上市公司质量是股市之本,而公司治理和财务业绩是公司质量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伴随我国治理实践的深入,公司治理质量备受关注。

据悉,本次报告是以截至2018年底的深圳28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对深圳上市公司进行治理评价。

报告显示,深圳市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在总体上较高,达到63.68,比同期全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63.19高出0.49。

从治理等级分布来看,深圳市也呈现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达到较好治理等级的上市公司有254家,占全样本的89.12%,明显高于全国范围内处于该等级的公司比例(84.95%);处于较低治理等级的公司有30家,占样本的10.53%,明显低于全国范围内处于该等级的公司比例(14.43%)。

报告指出,分行业看,深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治理状况相对较好,金融业和主板治理水平提升明显且领跑全国,其中金融业经理层治理指数提升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经理层任免制度、激励约束相对去年有了明显改进。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指出,深圳市上市公司无论在数量还是财务指标上均已超过绝大多数的地区,这一上市公司群体应成当成为提升公司治理质量的先行者,责无旁贷地助推深圳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典范。

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深圳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虽然领跑全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一定下滑,短板主要表现在董事会、监事会与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层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以及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报告提出,83%的深圳市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为3人,仅满足《公司法》最低要求。因此,进一步提升监事会治理水平,完善监事会的规模结构是关键。另外,深圳市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比例为40.93%,比全国均值高10.60%,使得董事会组织结构方面表现不佳。

报告同时显示,深圳市上市公司中存在重大诉讼仲裁的公司占比为31.58%,2018年该项数据占比仅为26.96%。此外,深圳市上市公司中有效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占样本总量的19.65%,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责任履行仍需加强。

报告认为,深圳市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存在较大进步空间,董事会组织结构和运作效率是薄弱环节;深圳市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的优势距离缩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任免制度及执行保障需要优化。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良好的公司治理则是深圳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高深圳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关系到深圳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会长王绍宏表示。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