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郭玲,中共党员,退休教师。2006年4月加入南山区义工联助学组,现为海湾社区四点半学校负责人。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广东省五星级义工”、深圳市第26届大运会“杰出志愿者”。
小记者:刘恩彤,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五年级学生。
慈母般呵护学生的好老师
小记者:您退休以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有没有一件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呢?
郭玲:我们那时候的学生,条件没有你们现在好。记得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特别口渴,又不敢随意请假,只能自己忍着。直到下课铃一响,他才马上飞奔出去。我感到奇怪,叫住他问明情况。他告诉我他的嗓子快冒烟了。那时的学生都是自带家里的饮用水,不像现在可以到外头买瓶装水。这个学生当天恰巧没带水,我就赶忙跑回办公室,把自己的水拿来给他喝。喝完以后,他抹着嘴开心地说:“老师,你真像我妈妈一样,知道我要喝多少水,倒的量正好。”其实这只是众多稀松平常的小事中的一件,我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就像妈妈和孩子一样,如果班上有学生生病请假了,我会下班后抽空到他家里探望,碰到学生在生活上遭遇困难,我也会想尽办法提供帮助。
挥洒余热温暖外来工子女的老义工
小记者:您退休后,是什么原因驱动着您加入南山志愿者队伍,并且持续有活力地在志愿队伍中奋斗呢?
郭玲:我住在蛇口渔一村的城中村,那里人口除了少数是本地居民外,大部分都是外来工,生活水准相对偏低。村中小孩的父母职业很多是保安、保姆、清洁工和做废品回收的,文化水平不高,经常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在家里争吵不休。看到这种情况我内心很是着急,想到自己是一名退休教师,可以发挥余热,帮助这些外来工子女辅导功课。于是,我主动找到街道团委书记,要求在周末为这些孩子补课。一开始,家长们并不信任我,在深圳这个地方给人免费补课,难免令人心生怀疑……因此第一次只找到三名学生。后来,我们耐心反复作宣传,经过辛勤付出和周边学生的影响带动,大家便逐渐认可了我们的工作,从最初的三个学生发展到越来越多学生主动加入进来。到2008年,我们正式成立了“四点半学校”,起初学生也只有十来个,后面慢慢发展到一百多个。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为社会做着贡献,所以我感到十分欣慰。
真情关爱不负重托结出累累硕果
小记者:您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那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郭玲:这个过程确实不容易。首先,应该感谢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们信任,感谢家长们,是他们给了我们支持。我们的“四点半学校”,从一个普通的小课堂,最终成长为深圳市的三个示范点之一,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项目”,而我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这个过程有汗水有辛劳,但更多的是欢乐。有的家长刚开始不理解,把孩子送来后如果考试成绩仍不理想,就对我们工作产生一些质疑。这种情况下,通过我们耐心解答,家长明白了教育必须依靠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有机结合才能见成效。这些工作虽然琐碎艰辛,但只要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我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寄语青少年】
郭玲:看到你们学生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像鲜花一样,我真的很高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靠你们,中国的未来也靠你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的时代新人,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