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在深圳大学揭晓——由国家督学,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东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原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史亮出任。
史亮接受聘任
另外,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由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理事长龚国祥担任,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金依俚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党委副书记范志刚,南山区委副书记黄湘岳,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理事会全体理事,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各成员学校校级领导出席会议。
深大师范学院(教育学部)党委书记姚正武主持聘任仪式,宣读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任命文件。刘洪一、黄湘岳为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史亮接受采访
“我是一个充满教育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对未来工作充满期待、希望和信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指示,为深圳基础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增添了新活力,更为深大附属教育集团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视野、新愿景。”
聘任仪式上,史亮表示,深大附属教育集团是一种崭新的教育业态,以大学为依托,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方式以及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大学为依托举办中小学幼儿园对学校的品牌内涵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倡导,教育要寻找最适合的方式、方法、技术育人,学校是教育的最基本细胞,集团办学理念以“学校、人、未来”为核心要素,葆有创新精神,追求“崇真、上善、优美”的哲学化教育,培养真教真学的人、培育善良的学校,追求美好的未来。
对于集团发展,史亮提出五点规划:集团办学要强调高引领,突出校长角色定位,要通过理念、智慧、学术、创新引领培养和引进教育家型教师,打造一代名师名家;强调高站位,互相促进、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开展各种创新实践,形成优质办学品牌;追求高水准,瞄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目标,创造高水准的育人环境、高水准的教师队伍、高水准的课程组合、高水准的课堂教学、高水准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准的评价方式;打造一批高技术,主动实现“教育+互联网”突围,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课堂,实现大数据支撑下的主动评价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以少年创新团队为任务的实验室基地、以大学为依托的教育科研、以AI为引导的智慧校园,以及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国家级的教育创新项目,助力大教育发展;此外,集团化办学还要体现高自治,依法自主办学,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品质。
他还透露,将在集团内组建“分学段共同体”,促进各学校协同发展。同时,在集团成立一周年之际,即今年12月25日,将发布“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教育发展2.0方案”。
龚国祥表示,专家指导委员会各位委员将在附属教育集团理事会重大事项、成员学校改革发展、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等方面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龚国祥、金依俚、叶文梓接受聘任
刘根平表示,南山区有丰富的集团化办学历史和经验,目前已成立了7个教育集团,深大附属教育集团是其中之一。深大附属教育集团聘任高水平总校长和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标志着南山的教育改革创新和集团化办学探索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附属教育集团依托深大的专业优势和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经验,在附属教育系列将大有作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更好满足辖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更好地擦亮南山基础教育高地的金字招牌。
范志刚提出,深大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聘任,标志着附属教育集团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附属教育集团将抓住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深化教育改革,探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有良好示范效应的高水平创新型教育集团,成为深圳基础教育新名片和高校附属教育新品牌,在全国第一经济强区、科技强区、广东省第一教育强区的高地上再造一个深圳基础教育新高峰,为南山区“创建世界一流教育”,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所属11所成员校分别为,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深圳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原塘朗地铁口上盖初中)、深圳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原塘朗小学)、深圳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原南山二小)、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深圳大学附属后海小学(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后海小学)、深圳大学附属国际高中(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国际高中)、深圳大学附属小学(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博伦职校校区),以及深圳大学附属幼儿园(原深圳大学幼儿园)、深圳大学附属香瑞园幼儿园(原深圳大学香瑞园幼儿园)、深圳大学附属诺德假日幼儿园(原深圳大学诺德假日幼儿园)。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