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暨生态技术研讨会在深举办
读特记者 李怡天/文 耿超逸/图
2019-08-29 08:48

世界治水看中国,中国治水看河长;河长治水看沿海,沿海治水看深圳。8月28日,第二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暨生态技术研讨会在深圳举办。专家学者围绕深圳治水形势与目标任务,从深化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副市长黄敏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黄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利顶等,从不同的维度、视角,围绕深圳治水形势与目标任务,从深化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让市民快速了解当前深圳护河治水的整体情况。此外,本届论坛还宣布联合筹建“大湾区生态技术中心(筹)”。

据了解,目前全市组建了702名志愿者河长,辐射带动10万名志愿者“河小二”,同时组建1万名“红领巾”志愿者小河长,建立了逾2000人的护水骑兵志愿服务队,号召在深的8所高校组建了护水联盟,全面构建起护河治水队伍体系。

此次论坛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等单位联合举办。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于形成党政河长与志愿者河长的高效衔接平台,搭建起一个让党政河长与志愿者河长面对面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动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革创新共青团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同时,有利于加快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通过主旨发言、启动仪式、主题沙龙等探讨深圳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形成了“地方政府+专家智库+社会力量”参与水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了人才、资金、技术等全链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读特新闻+】

深圳志愿者河长深度参与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2017年初深圳志愿者河长制的探索处于1.0阶段,2018年则朝着志愿者河长制2.0转化,即由最初的提供宣传呼吁,转向纵深参与河流水污染防治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全流域介入、全过程参与、全社会共识。2018年,深圳志愿者河长制由最初的志愿者河长、志愿者河长U站裂变为:创立志愿者河长论坛、发起志愿者河长联盟、成立志愿者河长学院、注册志愿者河长联合会、注入志愿者河长基金,形成了个人、组织、载体、资金的全链条参与水污染治理的社会参与模式。

1、组建“河小二”、“护水骑兵”等志愿者河长队伍,实施夜间巡河、雨后巡河、交叉巡河等,涌现出了志愿者河长唐治红、“护水骑兵”欧阳熙等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广东十大最美民间河长典型。

2、成立全国首个志愿者河长领域的院士工作站,设立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暨院士工作站,开发志愿者河长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了由69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师资队伍。

3、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地方性法人志愿者河长组织——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实行社团运作,将一支普通的社会力量打造成为一群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4、发起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汇集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球水伙伴、水科院、环科院等专家,每年在深圳举办,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5、实施“U站+监测点”的阵地建设,在茅洲河、大沙河、坪山河、布吉河、盐田河、观澜河、龙岗河等重点河流域,建立7个护河U站,设立92个志愿者监测点,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及环保宣传活动。

6、开展“党政河长+志愿者河长”联合培训。联合市委党校、市河长办、市团校等,将党政河长、志愿者河长联合在一起培训,加强专业联动。

7、探索“呼吁、监测、发现、传递、反馈、宣导”的“六个链条服务模式”,志愿者服务贯穿整个河流治理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河流治理完毕后的运营维护工作。

8、筹划设立深圳市生态环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社工+义工”专业、常态参与环保、水污染治理等工作,目前已经报市民政局审批。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李怡天/文 耿超逸/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