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届深港科创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来自全球顶尖规划建筑“大咖”聚集一堂,碰撞智慧,为合作区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空间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由市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主办。
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专门提出,要加快合作区建设;深圳市委市政府也将合作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的重要抓手和履行历史使命的战略平台。市区各单位、投控公司、深港科创公司全力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提质提效,正加快形成“一河两岸”大干快上的生动场面。
顶级专家为打造未来科创空间贡献智慧
未来科创空间如何打造?它有哪些与众不同?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香港、内地、英国、德国和日本的五位顶级专家先后登台,分别从深港规划协同、创新人才空间需求、科技创新与建筑设计、自然与建筑的关系等方面对合作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空间出谋划策。
——香港规划署原署长凌嘉勤教授作为合作区的见证者之一,从香港策略规划角度,畅谈了香港和深圳在创新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子瑜总规划师带来的《面向未来·回归人本》高点站位,剖析了新时期城市建设的理念转变,认为“地区生活质量、空间品质魅力,成为新经济时代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建议合作区在“混合功能”、“宜人尺度”、“特色风貌”等方面响应创新人才需求的空间特征。
——德国施耐德+舒马赫建筑设计公司创始人米歇尔·舒马赫教授通过在德、中两国的建筑实践,讲述了其在追寻建筑理想道路上,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蕴含情感和生命力的建筑。
——英国格里姆肖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执行合伙人安德鲁·科特斯在《创新建筑》分享时,基于可持续和节能理念,以丰富的案例阐述了建筑师如何将科技创新技术融入建筑设计中。
——日本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先生以他在世界各地的实践项目为例,深入阐述了个人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为依据讲述自然与建筑的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的不同可能。
一流的园区要有一流的科创空间
目前,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备受外界关注。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是深圳市国资委和市投资控股公司的“一号工程”。早在2017年,深港两地政府签署《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时起,市投资控股公司便积极介入合作区深方片区的前期规划研究工作;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的决策部署,组建成立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深方园区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资源导入和运营管理的实施主体。
搭建国际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合作区的重要使命和目标。“国际一流的园区,要有国际一流的科创空间。”深港科创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高标准开展首批项目建筑设计,吸引含 8家香港团队在内的 43家境内外机构参加建筑设计国际竞赛资格预审,由知名专家评审出5家入围机构参与投标,落实“每栋建筑必出精品”。
据介绍,目前合作区开发建设进展顺利,深港科创公司正积极加快启动区建设方案实施和首批项目年内开工,确保中央提出的“三年见到大成效、形成大面积开工态势”的指示精神落地见效。
与会嘉宾普遍表示,香港与深圳作为大湾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两大创新创业高地,资源合作和优势互补空间巨大,在规划建设初期尤其需要通过组织主题鲜明的专业论坛、沙龙和工作坊,进行观点交锋与思想碰撞,从而在携手打造合作区“未来之城”过程中形成思想共鸣和智慧火花。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