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霄:艺术的目标就是将事物推向不朽

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刘应林 文/图
2016-09-22 01:48
摘要

东莞市道滘新艺术节将在9月28日至10月27日间举行,汇集来自17个国家、78位艺术家的作品,散布于全镇的艺文街区。

429662581927040093

东莞市道滘新艺术节将在9月28日至10月27日间举行,汇集来自17个国家、78位艺术家的作品,散布于全镇的艺文街区。

记者日前采访了驻场艺术家陈霄,看看这位年轻艺术家是如何增光添彩。

陈霄已经是第二次来到东莞。1984年出生的陈霄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艺术系。留着长发的陈霄给人朴实而有亲和力的印象。他的谈话中没有故作高深的大名词,也没有绕来绕去的神秘表达。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

陈霄生活在上海,他有一个在上海的道滘朋友。朋友告诉他,东莞道滘是广东的威尼斯。

真正置身于道滘镇之后,陈霄发现道滘比他想象中更加有意思。

例如,道滘粮仓是文革时期的建筑。粮仓的样子很像福建永定的土楼,很能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陈霄说,艺术家们在北方能够找到的最棒建筑是798那样的旧兵工厂,在南方能找到的最有趣建筑或许就是道滘粮仓、水厂这样的建筑。

陈霄表示,此次到东莞道滘,将一直待到10月,作为第一届道滘新艺术界的驻场艺术家。

用艺术来释放被压抑的精神 

陈霄说,这次他并没有带现成的作品过来,而是现场创作。

现场创作是当代艺术作品的重要创作方式。例如,陈霄常常定期在上海的海边常住,然后根据这段时间的有趣经历进行创作。陈霄曾经与一位诗人深入地交流关于时间的话题。根据这一段经历,他制作了一个将钟表和诗篇封存在海水中的艺术作品,该作品被香港一家公司收藏。

陈霄说,现代艺术展览其实不仅可以展示作品,还可以展示艺术家的工作状态。让艺术家和观众、媒体可以亲密互动,让观赏者也能深度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让艺术创作能够更好地与城市和空间发生关系。

陈霄近期思考得较多的问题是用作品来表达人与人的关系,带给人们以温度。城市人的生活是非常冰冷的。因此他不想把艺术做得很深奥,而希望能够让作品更好地激发当代人的爱与勇气。这次来到道滘,陈霄初步计划制作一个让光与道滘粮仓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展示人与粮食的关系。

东莞是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世界工厂。陈霄认为,东莞不可能永远都是工厂,产业转型是必定会出现的。伴随着产业的转型,东莞的精神文化也需要变化和补充。

不容否定的是,传统制造业压制了人的精神。而要加速释放被压抑的精神,人们需要借助艺术的力量。

陈霄坦言,参加道滘艺术节让他感到兴奋,因为这里是真正的生产的源头。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和观察对象。说到艺术的目的,就是要将一些东西推向不朽。这是当代艺术家的使命。

当代艺术更适合展现世界工厂转型 

陈霄认为,不管是西方艺术还是中式的古典艺术,都已经与当代人的生活脱节。而当代艺术正好可以让现代观众能够在一个共同融通的语境下去欣赏作品。

当代艺术形式更为多样,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与艺术家的生活也最为贴近。古典艺术源于对神的提问,而当代艺术则是回归到了个人体验和根据个体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提问。因此,当代艺术能够有更好的解读方式,更容易引发观赏者的思考。

甚至可以说,当代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就是艺术。正如注明艺术家马塞尔•杜尚所说:“我最好的艺术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陈霄也承认,当代艺术作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不过,不能低估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也许人们的表达很简单,就是说这个东西很好玩。但是好玩就是创造力。不怕人们看不懂,更怕人们都不去看。艺术节同时也应该是一场公共艺术教育活动。

换个角度来看,当代艺术作品为什么要让人看得懂?艺术作品是在提问,而不是主动去回答一个问题。只有提问,才能启发观众的思考。对生活进行局部的提问,让观众介乎于懂与不懂之间,获得一种无以言表的明白。

陈霄进一步分析说,为什么当代艺术越来越难以理解,正式因为借助社交媒体和信息搜索技术,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表面上的“明白”。但是,当代艺术就如同将一块石头扔进水里,让人们惊醒地发现:原来除了那些俯拾皆是的表层信息之外,还有另外的真实生活。

陈霄说,第二届道滘新艺术节,将会让当地居民都介入到艺术创作中来。因为当代艺术不能与时代和观众脱节,这也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特征:艺术是权利而不是特权。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