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9月18日是“国耻日”。外敌入侵,诚为国耻。但除了外人打我们让我们感到耻辱,自己的同胞拿我们的生命开玩笑算不算国耻?这也不应不算。像当年在复旦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吴恒在相关报告中谈到的国人“易粪相食”的食品安全状况,这也是臭名远扬的国耻。当然,现在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严了,食品合格率在提高,继续把食品安全问题说成“国耻”已经越来越不妥当。不过,择日设立一个食品安全耻辱日作为纪念也未尝不可。
也是在9月18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退学的博士生魏景亮在网上发表文章称,其所在研究所的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多项造假行为。本应为转基因动物安全问题把关的检测中心,却放弃了把关,而且是通过造假的方式,这不仅是对科学的辱没,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之耻。
按照发帖者魏景亮的的说法,这个检测中心涉及到大规模“赶作业”式档案造假,人员冒名顶替、签虚假合同,任用不达要求硕士进行检测,虽被国家承认实为“空壳”等四大问题。其实,与公众利益关系最密切、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该中心有没有出具过虚假的转基因动物安全检测报告。
如果这一检测中心通过造假,出具了倾向于说明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风险很低的报告,那它就不是在消极无为地放弃责任,而是在“积极有为”地渎职,拿公众的生命开玩笑。目前,对魏景亮反映情况高度重视的农业部联合调查组,已进驻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核查工作。公众要弄明白检测中心有没有拿公众生命开玩笑的问题,不妨拭目以待。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一直争论不断,一些知名人士也曾为此进行过针锋相对的辩论。有人说,外国人吃了,还没发生过安全问题;有人说国际上的许多组织,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没有提出反对。不难看出,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像“发青的土豆不能吃”这样的确切答案,这一课题的科学研究还远未推进到水落石出的地步。
科研还在路上,且结果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那就不能不倍加小心。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造假,折射出这个中心的科研非但没有倍加小心,反而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已经放弃了科研所需要的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样的检测中心,即便不整体撤掉,也应该“换血”,把那些对于造假负有重要责任的人清理出去。
检测中心造假,也让人们看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匮乏。现在,当一些问题“官说官有理,民说民有理”的时候,总有人呼吁邀约第三方机构介入。但第三方机构究竟是何方神圣,这个问题很复杂。就像这个检测中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下属机构,这一点看来它是第三方的科研机构;可它又冠上了“农业部”的名头,这就让它有点像“四不像”了。它究竟是什么“动物”,本身也需要检测。当农业部门拿着这个机构的检测结果和公众对话时,这里面似乎没有三方而只有两方。
当然,即便挂上了“农业部”的名头,科研机构同样也可以、也应该实事求是不造假。作为科研机构,居然丢掉了科学精神的基因,难道它也是“转基因机构”?不管怎么说,造假的检测中心,肯定没法让人们相信,它说的安全到底是真不真的。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