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全国科普日,也是中秋假期的第三天。在这一天,一场由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多地联动科普活动”举行,分别在北京、上海、西安、昆明、深圳五市的九个地方同时展开。近万人参与科普活动,度过了别样中秋假期。
即将于明年7月份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不仅“高大上”,更接地气,紧贴公众生活。在此次首次全国性科普活动举办之前,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已在大会举办地深圳举行了多次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让国际植物学大会走进市民,让市民了解并参与进来。
500市民仙湖展开“植物大战”
你认得“鸡蛋花”吗?那么“散尾葵”、“池杉”呢?9月17日上午,多地联动科普活动深圳会场设在仙湖植物园,植物定向挑战赛是当天的主打活动。500名参赛市民在植物园里“按图索骥”,寻找30种植物,并在参赛卡上盖章。一时间植物园里出现了大批奔跑的身影,气氛热烈。
仙湖植物园选取了30种植物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制作成定向赛手册。手册包含国际植物学大会介绍、仙湖植物园信息介绍、比赛规则、每种植物的名称与性状特点介绍以及植物高清图片等内容。手册最后一页附集章卡,卡片的正面为定向路线图,背面为一张由三十格子组成的表格拼图,每个格子中写有植物的名称。
9月17日的植物科普活动中,还有植物缤纷染活动,专业老师们邀请100名市民共同进行植物草木染活动,利用深圳生长的植物的叶、根、枝、花、草来作为植物染的原料,采取冷染、热染、拓染的形式,在丝巾上染出缤纷世界。
“多地联动科普活动”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秘书处联合北京植物学会、上海植物学会、云南省植物学会、陕西省植物学会,在北京植物园、北京教学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黑龙潭公园、西安植物园以及仙湖植物园9个单位组织开展。以“绿色创造未来”为主题,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各有特色,精彩纷呈。让公众了解植物科学研究与公众的密切关系,帮助公众深刻理解珍惜植物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国际植物学大会设有公众报告
距离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举办还剩不到一年的时间,随着宣传力度的扩大,科普活动的举行,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知晓大会。许多市民关心,作为植物学领域的“奥林匹克”,这场高端科学盛会举办期间,市民是否也可以参与聆听?当然可以!据了解,国际植物学大会中专门设有公众报告环节,让市民广泛参与大会。
国际植物学大会虽然专业性很强,但离公众的生活并不遥远。人们所关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粮食安全、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等问题,就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年大会召开期间,将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科学家齐聚深圳,通过1000多个学术报告、专业展览、卫星会议,深入探讨涉及植物科学领域的几乎所有问题。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共安排了4个公众报告,每个90分钟,分别在晚上举行。目前,经过大会组委会下设的科学议程委员会邀请并确定,4个公众报告的报告人已经选定。
分别是国际生物学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Peter R. CRANE(英国),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系主任Sandra KNAPP(英国),奥巴马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Barbara A. SCHAAL(美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华大基因(BGI)董事长杨焕明(中国)。四位顶级科学家将以公众关注的全球植物科学热点问题为主题做公众报告。
读特新闻+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举办时间:
会期2017年7月23日-29日,为期7天。
在大会前一周的7月16日-21日召开命名法会议,另外会前一周和会后一周有科学考察活动。整个会议延续时间为3周。
举办地点
主会场:深圳会展中心
专题研讨会会场:大中华喜来登酒店
命名法规会议会场:深圳大学城
见习编辑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