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首要目标是改善就业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2019-07-26 15:41

7月26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指出,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就业。

蓝皮书指出,在促稳保稳的目标中,首要目标是稳就业。就业稳定,不仅包括劳动者有工作岗位,还包括就业状态的改善。就业状态包括就业充分、就业稳定和就业公平。就业状态实际上包含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财政政策以改善就业状态为首要目标,能够综合体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大政策目标。只有就业状态改善了,扩大内需才有基础,改善供给质量才具备条件,供需结构性脱节才能真正改善。财政政策以改善就业状态为首要目标,也就抓住了公共风险的主要源头,为公共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蓝皮书认为,从总量上看,我国就业人数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至近年来的低位。但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人口结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相互交织,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第一,劳动力可供量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加速发展趋势。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近35%。研究表明,我国已经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青壮年劳动力大幅减少,劳动力可供量下降。即使以宽口径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考量,2010年以后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

第二,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就业的充分性。就业不充分,企业生产增加和劳动者收入水平提升面临制约,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

第三,人口流动的地域分化明显,影响就业的稳定性。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特征明显。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规模仍然较大,人口流动的地域分化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稳定性。就业稳定性差,直接影响劳动者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加,制约投资、消费需求的增加。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