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难者进 !龙岗区闯出土地整备新路子
读特记者 任琦 文/图
2019-07-25 08:36

龙岗区土地整备干部顶着烈日现场办公。

土地整备工作在龙岗区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龙岗区上下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勇气,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以坚定的决心、过硬的作风,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为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大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开辟出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再难,也要上;再苦,也要干!

“当时,山厦河征拆攻坚小组的小伙伴们常常说看似矛盾的两个词,一是‘冇办法’,二是‘有办法’。‘冇办法’,是说再难的事也要有人去做,我不做谁做?没得推!‘有办法’,是说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气馁,是不言输、不畏难的担当。”2018年2月,龙岗区新闻中心副主任白甲林被抽调到平湖街道主抓山厦河征地拆迁工作,这两个词便成为他和同事工作作风的写照。

土地整备、征地拆迁,被干部们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但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是龙岗这个制造业大区打破产业发展空间瓶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破冰之举,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再难,也要上;再苦,也要干!

龙岗把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定为“全区东进战略攻坚年”和“作风建设提升年”,并将优秀干部派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淬炼,先后分四批抽调211名干部下沉一线,脱产参与土地整备、征地拆迁实践锻炼。他们在最艰苦的一线埋头苦干,风里来、雨里去,舍小家、为大家,为龙岗城市发展、重大项目落地攻坚克难。

今年3月的一天,龙岗区纪委监委宣传教育室主任曾文凤到龙城街道报到,街道土地整备中心立即召开东进攻坚行动临时党支部会议,大家重温入党誓词,随后便直奔一线。“‘5+2、白+黑’,赶时间、赶进度。我曾6次去敲一位业主的门,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通。居民们得知我们为了修路这么肯干,也说干部们有担当。”

平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邵凯洋的工龄和党龄都超过30年了,但他和年轻人一样,脚步不停,奔走于施工工地、社区工作站、社区股份公司、拆迁现场以及街道土地整备中心、城市更新中心、执法队,与被拆迁业主、施工单位等200多人次悉心沟通。“3个月里,我这名老同志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

宝龙街道党工委委员、群团工作部(宣传部)部长于也乔,全身心扑在最基层。“每天都是苦干,把高跟鞋换成平底鞋,把‘娇小姐’作风换成‘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的工作态度。”

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涉及两个社区14个居民小组、446栋房屋共1278万平方米的征拆。工作人员在700多个日夜中经历了2087次谈判,人均徒步298公里。玉湖甲鱼场位于水库库区最北端,是库区内最低洼的地方,山路崎岖,出入不便。去年3月,龙岗街道土地整备中心副主任陈旭东在现场山沟勘察时,不慎摔伤,缝了十几针,在休息仅一周后,便迅速回到了岗位。“项目征拆进度耽误不得,一点小伤不碍事。”正是土地整备干部们两年如一日的努力和付出,使得清林径水库引水调蓄工程征拆工作全面完成。

攻坚,这两个字的分量,只有体会过的人才能掂量得出。

为了打通“豪华断头路”红棉路,指挥部在现场搭棚作战,经历了拆迁谈判的艰辛反复,也扛住了肆虐的特大暴雨与台风“山竹”;

为了拆除危楼,坂田街道的干部在墙体开裂的危楼里连续谈判10个小时;

地铁10号线平湖枢纽站选址确定后,平湖街道将征拆作为“一号工程”,所有科级以上干部挂点包干,在一线干了一年多。

……

“我们面前没有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这是奋斗在急难险重一线的龙岗干部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最艰苦的一线,锻造成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狮子型”和“黄牛型”干部,是组织对干部的要求,也是干部个人的追求。

干劲足、作风硬,成绩单更亮眼。2018年,龙岗全区实现土地整备7.4平方公里,任务完成量达411%;2019年1月以来,全区签订征拆协议483份,签约土地面积约257公顷,提前半年完成市里下达的年度任务,且超额完成土地入库约59公顷。

用情用心用功,为群众谋利益

“土地整备、征地拆迁,难,也不难。如果群众不信任你,什么都别谈;群众信任你了,什么都好说。”参与了这项工作的干部谈起体会,都说,没有真正的“钉子户”,就看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

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哪里来?龙岗干部的答案是,从用情、用心、用功的群众工作中来。

环城路拆迁项目中有一位业主身体多病,脾气暴躁,开口就骂人。坂田街道群团工作部(宣传部)副部长温世健并不将这些放在心上,反而自费给业主买药,上门看望时除了讲政策,更重点了解他的生活困难,发动社区网格员、村股份公司为其寻找过渡房,终于打消了业主的抵触情绪,收获了一份信任。

“在群众面前,‘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统统不起作用,我们要站在群众的立场,讲实在的话、管用的话、暖心的话。”龙岗区委政法委综合研究室主任陈威在坪地街道参与土地整备实践锻炼后,接了地气,用细心和真心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肯定。“一位老人最初理都不理我,现在家里迁个电话电表都一定要我去办他才放心。”

来自龙岗区投控集团管理层的符浩,迅速转换角色,一头扎进基层。为了尽可能给群众争取合理利益,他下功夫学习《深圳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龙岗区安置房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学懂弄通征收操作流程,在整备拆迁工作中成为专家。

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是因为这些干部明白,做好土地整备工作不仅仅涉及一家一户的补偿利益,更事关民生项目的推进、产业项目的落地,与更广大群众的长久利益息息相关。

“这两年,龙岗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不少‘断头路’被打通了。”居民王先生这样评价。

确实如此。除了已经通车的红棉路、沙荷路等主干道,龙岗区内还有平湖街道的富安东路和富安中路、龙城街道的怡翠路和龙飞大道、坪地街道的环城西路,坂田街道的环城路,惠盐高速(坪地段)等项目的拆迁基本完成或顺利推进,多条拖了多年的“断头路”将陆续打通。

除了路通了,土地整备工作还带来民生实事各种利好:为地铁建设提供作业面,推动河流治理工作的加速开展……“不是为了征拆而征拆,而是为了让龙岗发展得更好,让大家生活得更好。”一位干部表示,作为特区干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责无旁贷,“要为龙岗书写新篇章作出贡献,做到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敢趟“深水区”,敢啃“硬骨头”

“大家都说龙岗面积大,土地空间大,其实龙岗也有自己的烦恼。我们缺乏连片的较大面积的净地,很多空间需要依靠旧改和土地整备来释放。”龙岗区有关负责人谈到这个经济大区、产业大区的发展瓶颈时,直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进”战略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等新形势的变化,龙岗区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土地空间的现实难题。

如何搬走这些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将潜在的土地空间优势释放出来?龙岗区给的答案是,改革——这一根植于深圳特区骨子里的精神。

2018年5月16日,龙岗区政府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共同签订了规划国土管理改革与实践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在全市率先实现委区合作,一脚踏进了规划国土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区”。

框架协议精准聚焦问题,探索适应龙岗区发展现状的规划国土新工作机制和土地整备工作实施新模式、新方法,包括创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传导实施实践区,打造法定图则实施先行区,建立综合化交通枢纽统筹开发模式,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及监管模式,等等,为全市深化规划土地改革探路。

作为原特区外地区,龙岗存在较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吉华街道水径片区为例,多年来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为深刻改变这一基础设施落后片区的面貌,龙岗区提出了“大片区统筹”思路,探索出“水径模式”: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经济等多种技术和政策手段,统筹规划1.73平方公里土地,加大土地开发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统筹规划建设“一盘棋”。统筹规划后,未来水径片区不仅产业空间得到保障,教育医疗短板得以补齐,道路交通效率提高,市政环境也将面貌一新。

还有更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龙岗区毫不松懈,通过完善政策,给改革提供空间。

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计划管理科科长钟甫伟向记者表示,在他不算短的职业生涯里,最引以为荣的就是参与建立“1+1+N”龙岗区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新体系包含19个政策文件,全面定义龙岗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工作。其中,‘飞地’模式一经推出,就有力推动解决了红棉路、碧新路等‘断头路’及地铁征拆、河道治理等一大批市政项目建设。”

所谓“飞地”模式,是允许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主体将拆除范围以外的公用设施用地理顺经济关系后,无偿移交政府。同时,根据外部移交用地的面积,给予承担移交责任的更新项目计入一定比例的合法土地面积。“这一规定也将为诸多合法用地比例不足的城市更新项目带来转机。”钟甫伟说。

今年1月7日,龙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颁发第一批历史违建处理确认的房产证,实现产业类和公配类多种类型历史违建处理确认零的突破。平湖街道山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湾街道南岭股份合作公司和宝龙街道同乐股份合作公司分别拿到了一本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确认房产证。这一案例对我市解决基层土地历史遗留难题、严查严控违法建设行为、保护盘活空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龙岗区委书记张勇表示,“在这项工作中,龙岗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趟‘深水区’,啃‘硬骨头’,腾出大空间,谋求大发展。”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任琦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