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产业空间,是制造业大区的最宝贵的资源。
经过多年积累,龙岗攒起了不薄的家底:工业区块线内面积65.95万平方公里,全区有各类型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达10100.96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通过改革,确保产业用地的供地精准化、用地集约化、产业优质化,让龙岗的每一寸产业用地发挥出最大效益。
家里有地,来之不易
让兄弟区艳羡的家底来之不易。
全区抽调干部,下沉到急难险重工作一线,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啃下土地整备中的一块块硬骨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开辟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主战场。
为了解决城市更新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碎片化”等问题,龙岗区探索“大片区统筹”模式,按照“一体规划、政策联动、主体协同、连片开发”的思路,推动改造从小地块、单一功能向大片区、多功能转变。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经济等多种技术和政策手段,实现片区统筹规划建设“一盘棋”。
大运新城
同时,积极整合存量土地开发手段,落实“案例+政策工具箱”工作机制,发挥组合拳优势,制定片区利益平衡方案,合理确定开发时序,保证公共利益用地的优先落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释放集中成片成规模的优质土地,为龙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横岗产业园
去年,龙岗加快实施上井片区利益统筹,重点推进国际低碳城、老太坑等整备项目,整备土地2平方公里以上。建立城市更新项目飞进调出、计划清理机制,推动城市更新大片区统筹街道全覆盖,完成土地供应80公顷以上。加快产业类和公配类历史违建分类处理,拆除消化违建1171万平方米。利用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契机,进一步优化南湾、平湖等片区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
改革土地供给模式
吸引优质企业落户
去年12月24日,龙岗区出让宝龙科技城工业用地引来众多围观,因其探索的“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产业用地供给新模式已实现重大突破。
宝龙科技城
这块位于宝龙新能源产业基地西北侧的工业用地面积7394.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77平方米。该宗地的竞拍准入行业类别为新能源产业或新一代信息技术,且租赁申请人从事该地块准入行业不少于5年,租金按年缴纳,租赁期满后既可以选择“续租”也可以选择“出让”。由于地块出让金扣除已缴纳租金,大大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有助于企业将资金用于科技投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天安数码城
去年5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就与龙岗区政府出台落实“委区合作”框架协议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模式,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坚持产业先导的原则,以科学的产业规划引领社区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根据协议,对于创新产业用地供给与监管全链条机制的相关改革要求,龙岗区探索“重点项目遴选、先租后让、租让结合、联合竞买”的新型土地供应方式,同时建立产业、规划国土、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的“全方位、全周期”联合监管机制以及用地退出机制,真正实现产业用地的供地精准化、用地集约化、监管责任化以及产业优质化,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天安云谷
龙岗出台有针对性的用地政策,保障优质企业用地。包括,支持龙岗区工业三十强、服务业十强中的无地企业购地扎根,保障用地供应;入驻当年或次年收入法增加值超过3.5亿元且承诺其后5年平均增速不低于8.5%的新进企业,以“先租后让”方式供给产业用地;收入法增加值超2亿元的中坚企业申请产业项目用地,符合具体要求的,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等等。随着这些政策落地,一个个优秀企业落地龙岗,为后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龙城广场
产业提升,载体跟上
龙岗区加快大运新城、坂雪岗科技城、北部新城、高铁新城、深圳国际低碳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等“4+9”重点产业片区的建设工作外,龙岗还积极推动旧工业区转型升级,通过拆除重建、增加生产经营性面积的综合整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政提容、增加辅助设施的综合整治保空间。对已建成园区按照星级工业园和创新产业园要求,高标准提升产出、运营和服务。
北部新城
此外,还采取系列降低产业用房成本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区内营商环境。通过实行片区产业用房租赁指导价格制度、国有集体产业用房调剂市场价格、鼓励工业上楼等政策,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编辑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