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发现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后,深圳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科学精准做好排查检测、流调溯源等各项处置工作。为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形传播链,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发出通知,要求医院紧急对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排查。
5月26日12点多,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微信群里突然出现了一条紧急通知:
“接医院通知,为疫情防控需要,科里紧急征集核酸采样队员。任务急,请大家踊跃报名。接龙:1、杨志伟 2、莫昌玉......”
通知发出后,体检中心主任杨志伟捧着手机,眼睛几乎一直紧紧盯着屏幕。他很清楚在午间接到这样的通知意味着什么,内心被不安和焦虑充斥。
五分钟后,电话铃开始响起:“主任,我报名了,地点在哪里?““主任,我报名了,什么时候出发?”……
仅15分钟的时间,群里已有22人报名!“够了!够了”!他立刻发布第二条信息:“请大家立即自行前往安X达修理厂集合,不用携带装备。”
40分钟后,核酸采样队的所有成员到达了安X达修理厂的车库里,大家在杨志伟、莫昌玉两位主任的带领下,忙了起来,不一会儿,简易核酸采样点搭建完成,检验人员全副武装上场,分成7组开始在杂乱声中有序进行核酸采样。
3个小时后,采样人数已超过2000人。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前来采样的人流才逐渐减少。杨志伟让一部分人先撤退去吃饭休息,留下两组采样队员,等待第二批队员来替换。
体检中心微信群发出消息:“现在需要6人过来支援替换。”群里立马有人就回复:“主任我过来,我过来……”来增援的医护人员刚下白班,脱下白大褂,连晚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就急忙赶过来了。
两组队员替换完毕。杨志伟脱掉防护服走过来说道:“大家辛苦了,我们去吃个饭再来换你们!”
“不用替换了,我们能行的,主任!” 大家异口同声,声音不大,但杨志伟却感到振聋发聩。
脱掉防护服的队员有的直奔向矿泉水堆放的地方狂饮,有的试图拧干湿漉漉的衣服,有的在水龙头下冲洗……
返程车上,同事们并肩而坐,却不会彼此嫌弃,因为大家都有着打湿后一绺一绺的发丝、疲惫的眼眸,满脸的压痕、干瘪的嘴唇,汗液绘制的“地图服”下散发出来的酸臭味……
此时,杨志伟的手机响起,挂断电话后,他嗓音嘶哑地说道:“院领导知道大家辛苦了,特意安排中药房为我们熬制了解暑汤,大家去喝点解解暑吧!”
当日凌晨零点,采样任务圆满完成。
医院检验科有PCR检测资质的30名工作人员都接到了科主任程明刚发出的信息:24小时手机开机,待命,随时准备上岗。
“晚上9点接到第一批样本,凌晨1点左右接到最后一批样本。当天我们接到的核酸检测样本5206份。”检验科副主任徐羽中说。
检验科9名工作人员连夜加班检测,加上4名工作人员分类导入每一个受检者的信息并发出报告。当所有的样本都检测完毕并发出检测报告,时钟已指到凌晨6点。
值得一提的是将“混采”的个人信息导入系统。检验科人员还是第一次操作这个新系统,这是一项额外的工作,上级并没有硬性要求。但这样导入信息的好处是:万一发现了阳性样本,更容易溯源。另外就是方便受检者“粤康码“信息直接更新,能明确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
随即,杨志伟在科室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大家不需要隔离,安好!”
(来源:滨海宝安)
编辑 昌慧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