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在一间堆满垃圾充满异味的房屋门口。虽然已经小学六年级了,但瘦小的个头使她看上去像三四年级的孩子。最让人震惊地是,她的母亲疑似精神障碍,未婚生女,视拾荒为职业,还经常带陌生男人回家过夜,导致这名12岁的女童两度被性侵,身心遭受创伤。”
7月7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起草人之一、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黎志芬,在介绍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的典型案例时,回忆说。
这是深圳某社区根据居民投诉进行环境整治时偶然发现的一起案例。随后,至诚社工白小玲等协助街道和社区开展了长达8个多月的“低保单亲家庭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危机介入”,先后提供了心理辅导及创伤事件应激障碍评估、人身安全与保护、生活照顾、社会网络支持等服务,最终使性侵男子被拘捕,女童独立面对生活和安全危险的能力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明显完善,女童的成长摆脱困境。该服务案例也在广东省2018年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黎志芬说,至诚社工能成为参与起草该《指南》的全国5家青少年服务事务机构之一,基于近10年来累计服务超过12万人次的丰富实践经验。从2010年以来,至诚社工承接青少年服务项目超过40个,通过外展、参访、咨询、辅导、手工作坊、兴趣小组、讲座、历奇辅导,户外拓展、体验式教育、社区文化活动等形式,关爱城中村青少年、流浪青少年、残障青少年、学校青少年、暑期候鸟青少年和社区青少年等群体。
“姐姐,我想上课,我想变得不一样……”在深圳某福利院,当重度肢残少年带着期盼的眼神表达心中渴望时,社工陈燕妹心里一颤。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们发现,福利院的部分重度肢体残疾少年由于参与学校教育及中心各项服务的机会较少,产生了“我做康复也没什么意义了”“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吧”等消极的生活态度,自我认同度很低。基于此,至诚社工和福利院沟通,决定为重度肢残少年开展吹画学习增能项目。3年来,社工通过个案、小组、活动、情绪辅导等多种专业服务方式,不仅与这些少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而且依托“吹画”技能培训和作品,帮助15名少年提升了自信心形成支持互助团队,开启了“画中新人生” 。该服务案例获得2018年度深圳社会工作优秀案金奖。
“帮帮我们家孩子吧。再这样下去,我们全家人的身体都会出问题的。”在社工刘毅介入前,10岁男孩小金已连续两周做噩梦,每晚惊醒数次,需家人陪伴才能再次入眠。无奈之下,小金妈妈向至诚社工求助。刘毅与小金沟通后发现其梦境内容相似,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噩梦”,便向督导田雨鑫咨询专业意见。考虑到案例的特殊性,田雨鑫与刘毅一起跟进了个案服务,通过“直面恐惧、告别梦魇”的精神分析法助力,借助“游戏治愈”等技巧,小金从“紧张恐惧”成长、蜕变,终于走出了噩梦。该服务案例获得2017年度深圳社会工作优秀案金奖。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黎志芬表示, 带着家长、孩子们的信任和对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坚持,深圳社工用一束光为转折期迷茫的青少年提供指引,陪伴困境青少年寻找潜能的星光,也为社会工作行业第一部国家标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的制定实施提供了生动实践范本。
【读特新闻+】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里的“深圳元素”
青少年存在危及生命安全的行为如何紧急干预、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如何改善重建、缺乏自信自我封闭如何引导“走出去”?日前,共青团中央和民政部共同发布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实施,为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社会工作行业第一部国家标准。深圳作为社会工作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积累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丰富经验,见证和参与了该《指南》从立项到指定、发布的全过程。
据悉,《指南》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原则、内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进行了规范。《指南》明确,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引导、身心健康促进、婚恋交友支持、就业创业支持、社会融入与参与支持、社会保障支持、合法权益维护、违法犯罪预防等方面。
《指南》还提供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6种介入方法:针对于可能危及青少年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问题而实施的危机介入,改善并重建青少年和家庭成员之间良性互动的家庭治疗,针对很少参与主流的青少年活动并容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提供的外展服务,帮助青少年提高自信、提升自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历奇辅导,帮助青少年建立支持体系的朋辈辅导,引导青少年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和养成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的向导服务等。
作为一部国家标准,《指南》集合了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起草小组为此邀请了中央团校、高校以及青少年服务的实务机构共同加入。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是参与起草该《指南》的全国5家青少年服务事务机构代表之一。基于近10年超过12万人次青少年服务实践经验,至诚代表“深圳社工”积极参与,在公开意见征集环节组织专项前线督导和青少年资深社工研讨,提供来自社工一线的建议25条,推动了“国标”的优化。
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12年来,深圳不仅是国内社会工作的先行探索者之一,且率先初步建立起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框架、具有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体系和具有“模板”价值的地方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目前,深圳社工行业从业人士达9000余人,持证人员15882人,服务覆盖民政、社区、妇女儿童、教育、医务卫生、司法、禁毒、企业等14个领域,服务成效受到各界高度赞誉。今年以来,深圳社会工作不断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推进,参与了社工行业第一部“国标”的制定,推出了中国内地首个社会工作标准体系和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深圳市社会工作标准体系》《深圳市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国内第一份“社工职业责任险”,被最高检、团中央纳入首批委托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名单。深圳市社工协会还成立了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为推动深圳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再次率先开启新探索。
编辑 赵偲容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