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不逃匿”执法难问题亟待解决!《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发布

读特记者 杨丽萍
2019-07-06 13:01
摘要

深圳市近期发布了2019年度《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

深圳市近期发布了2019年度《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对深圳劳动关系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认为2019年度,深圳劳动关系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处置,推进劳资纠纷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应用。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证金等欠薪治理工作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欠薪问题的源头治理。

《报告》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总工会和深圳大学联合推出,每年以蓝皮书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欠薪不逃匿”案件增多且处置难

《报告》指出,从劳动监察案件情况看,工资支付类案件仍然较多,2015年——2018年合计2091件,占同期案件总量近4成。其中,“不逃不匿”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增多且处置难。

据了解,近年来,在深圳市对以直接逃匿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予以高压打击和刑法修正案将恶意欠薪入罪后,出现了欠薪者“不逃不匿”,即欠薪者能联系得上,也能约见得到,或“逃而不匿”,即欠薪者虽不现身,但通过电话等方式能联系得上,却以转移财产方法逃避支付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新问题。

《报告》主编汤庭芬告诉记者,由于行政执法措施有限,很难取得欠薪者“转移财产或者具备支付能力”的证据,而且目前的欠薪保障制度只能解决特定条件下的欠薪问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仍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为此,《报告》建议,重点加大对以“不逃不匿”方式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证据意识,探索创新调查取证方式,将线索证据及时提交公安等部门,形成对“不逃不匿”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打击合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欠薪保障制度,探索扩大有限垫付范围,促进保障“不逃不匿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职工的劳动报酬权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欠薪保障基金垫付欠薪案件82宗,垫付人数为4130人,垫付欠薪金额3132.8万元。

新型劳动报酬纠纷浮出水面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小微企业大量涌现,多元化用工形式发展较快,外包用工、小时工、临时用工等方式纷纷出现。

《报告》指出,在新经济、新业态中,除少量明确建立劳动关系外,普遍存在劳动关系与经济关系不明确,平台组织与小微用户关系难界定的问题,而且小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弱,容易停摆甚至倒闭,劳资纠纷风险增加,但相应的法规政策、监管办法、处理手段尚未能跟上,以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处置难度较大,对基于传统劳动关系框架下的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机制提出了新挑战。

《报告》建议,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劳动用工新模式的研究,厘清劳动关系与民事劳务关系,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管理。

全面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

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报告》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2万人,总量达35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三成。

《报告》认为 ,深圳应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建设,全面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和“技能菁英”工程。同时,探索建立在财税、土地、水电、荣誉等方面给予 “企业学徒制”教育企业综合配套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制定发布重点产业技能人才紧缺目录。推进工匠学院筹建,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技工院校。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