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获市级奖项,因为这些创新举措

读特记者 肖雄鹏 文/图
2019-07-03 13:45
摘要

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获得深圳市2018年度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

清风碧水,鸟语花香

山水相融,河城共生

美丽的坪山河

是坪山人的母亲河

正呈现一派和谐、恬美的自然景观

这美丽景色得益于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而且这个项目还获得了深圳市2018年度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

这个工程项目是怎样凭实力获奖?

看完发布君接下来的讲解就知道了!

坪山河流域属东江流域淡水河水系,是东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区。坪山河流域的水质达标,可以为保障东江流域下游水质作出积极贡献,也关系到深圳市自身的用水安全。

坪山区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以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为核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景观文化、智能管理等多重目标,确保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从根本上构建健康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保障流域水安全,维系或恢复全流域的良好水环境,打造具有生态人文特质、示范引领作用以及辐射价值的生态海绵型流域综合治理典范。

目前,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总体布局为“一条主线”“四个强化”、“四道防线”“四大亮点”、“多水共济”“流域靓景”、“三方联动”“智慧管理”。

“一条主线”:以流域水循环及其伴随的污染物迁移转化伴随过程为核心。

“四个强化”:突出源头减排,强化工业废水、居民生活、建成区污染负荷减排和水源地保护;

“四道防线”:旨在过程阻断,因地制宜构建分流、阻隔、调蓄、处理与回用一体化的雨洪、污染拦截与削减体系;

“四大亮点”:强调末端治理与修复,包括水体、底泥、湿地、水岸的良性循环系统,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多水共济”:实现水量优化,实现水库水、再生水等多种水源联用,优化水系连通,提升水环境容量,确保生态用水;

“流域靓景”:创造水文化水景观,打造流域独特的水景观文化体系;

“三方联动”:强调风险防范,建设干流、支流防洪排涝与陆域内涝点控相结合的风险防范体系;

“智慧管理”:实行现代化监控与管理,建设现代化大数据、立体监控与智能应用的平台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与技术标准。

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以来,在河道治理工程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如何确保后续监管、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位,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坪山区为此积极构建坪山河流域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并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坪山河流域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

坪山河流域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建设多元立体监测体系、多维信息服务平台、智慧预报调度平台以及支撑保障环境体系,涵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服务、应用等环节,使空间信息与业务信息一体化应用,以此实现坪山河流域智慧管理与服务。

在线监测设备和分散式调蓄

以雨水回收为例,初期雨水往往夹杂路面污染,坪山河排放口设置的在线监测设备可实时对降雨过程中水量和水质变化实施监测,并通过中控平台远程自动化控制限流闸门,当水质不达标时,直接进行精准截污。

采用分散式调蓄,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收集污水,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无效的收集规模,污水处理厂效率大为提高,真正实现智能感知、智能融合,智慧应用。

无人自动水质监测站

坪山河流域管理还创新打造了“水中哨兵”——无人自动水质监测站,该设备安装在河道当中,可对荧光法溶氧、电导率、PH、浊度、温度等五项重要水质指标进行及时分析,并通过云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向电脑端、手机端监控系统上传实时数据或发出报警提示。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追踪溯源并开展整治,切实从源头上解决河流水质异常问题。

坪山区将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让“水更清、天更蓝、城更靓”,成为创新坪山的生动诠释。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肖雄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