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能找到心理咨询师,深圳全城“织”起社会心理服务网
读特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2019-06-28 21:17

“我刚生完孩子,产后抑郁了。”“我老婆最近太焦虑,总和我找茬吵架。”“我失眠了,总要熬到半夜两三点才睡。” ……今后深圳人遇到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时,出门遛个弯就能在家门口找到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28日,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深圳将在全城布下一张“无死角”的社会心理服务网。

深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新国,副市长吴以环出席启动仪式。余新国要求,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夯实社会心理服务的基层基础,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重视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大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多部门协作全城布点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说,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工作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有关调查,深圳市常住居民中精神疾病总患病率高达21.87%,其中大部分为抑郁焦虑等各种轻型精神疾病,达不到精神疾病但有心理障碍问题的人群更多。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去哪里、能找谁。

目前,深圳心理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市600多个社区,40多家万人以上企业,100多家学校。但在原关外地区的一些社区、私立学校等地方,心理服务还是“空白地带”。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深圳出台了《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1)(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多部门将协作共同“织”起了一张“无死角”的社会心理服务网。

这张密集的“网”包括: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心理服务体系、医疗机构心理服务体系、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工作场所心理服务体系。具体来看,就是要扩建街道心理服务站、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或社康中心心理咨询室、医院精神或心理科、学校心理辅导室、企业心理服务室等,让市民在身边就能找到专业的心理帮助。

一类社康明年将全部开设心理咨询室

在这张 “网”中,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特别亮眼。“人的心理问题多半首发于青少年期,”胡赤怡说,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等不断攀升,青少年心里健康问题亟待重视。

深圳中学就有8位心理教师,他们是学校“最会聊天的人。”深圳中学心理教师娄俊颖发现,顶着光环来到深中的一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会出现失眠、痛哭、发脾气等情况。心理教师们通过各类活动、心理课程、科普宣传等预防、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早走出心理困境。

今后,这样的心理教师将进入全市各公立、民办学校。方案要求,到2021年底前,85%的中小学校都要设心理辅导室,所有中小学校按不低于1:10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同时,高等院校也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按照不低于1:30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教师。

此外,作为给市民“兜底”的街道、社区心理服务点也将迅速铺开。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前,7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心理门诊,一类社康中心要100%设置心理咨询室。到2021年底前,街道心理服务站、社区心理服务室的设置率都要达到80%。

这样,市民就能按各自的需求做出选择。一般心理困惑可以去家门口的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心理咨询室或街道心理服务站;如果发现自己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去全市各大医疗机构的精神或心理科就诊。

同时,对于高危来电者、突发事件经历者、流浪乞讨、服刑、易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高危、特殊人群,这张“网”也将重点关注、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发生。

将新吸收四五百名心理从业人员

“我们要在这张‘网’中,新吸收四五百名心理从业人员。” 胡赤怡说,要对这支心理服务队伍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接下来,将制定吸引心理专业人才的政策,把经过行业协会统一培训的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的从业人员,纳入行业协会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库,并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加强监管。

除了心理咨询师,这支心理服务队伍还将吸纳:临床诊疗、心理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

如何让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出深圳特色?据了解,这套体系未来会在科技创新上“出大招”。

比如,把一张沙发、一把椅子的心理咨询室打造成“科技+心理咨询室”,探索植入虚拟现实技术(VR)、可穿戴减压、心理测评软件、生物反馈仪等,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让你更懂你自己”。

此外,还可以尝试5G网络下的远程诊疗。未来,打开5G网络,就有可能在坪山的一家社康中心心理咨询室看到深圳市康宁医院的心理专家。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