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深圳市授牌新的儿童友好基地90个,其中儿童友好街道1个,社区16个,学校15个,医院/社康中心7个,图书馆4个,公园9个,实践基地36个,出行项目2个。截至2021年5月已授牌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基地201个、区级159个。
与2020年底比较,市级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由38个增至74个,社区由16个增至32个,学校、公园均由11个增至26个,医院/社康中心由18个增至25个。
深圳市儿童友好医院之光明区科学育儿指导中心。
深圳市儿童友好图书馆之福田区南园街道玉田社区图书馆。
深圳市儿童友好公园之宝安区航城街道簕杜鹃谷公园。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形成全社会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共建格局。各类儿童友好基地作为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场所,既是践行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自2015年深圳市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以来,深圳出台了社区、街道、公园、学校、医院、图书馆、母婴室、儿童参与八大领域儿童友好建设指引。为引导和规范深圳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近期,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再次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深圳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以空间类型和功能特征为依据,创新性地将深圳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划分为七个类型,并从空间、服务、文化、运营四个层面对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进行规范,对其他城市儿童友好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指引还强调了深圳本土区域特色,提出了完整、规范的申报流程,建立了专家库管理制度,并提供了相关工作工具包,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2021年,深圳市妇儿工委还将联合相关部门编制新一轮五年行动计划,继续拓展儿童友好建设新领域,进一步全域推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推动深圳儿童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原标题《新华网:深圳新增授牌儿童友好基地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