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与深圳广电集团主办的“互联网+背景下有声读物的传播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圳)研讨会”在西丽举行。
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与深圳广电集团主办的“互联网+背景下有声读物的传播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圳)研讨会”在西丽举行。据预测,今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2亿元,发展势头十分可观。
与会者表示,有声读物是个舶来品,从1994年来到中国,而如今发展势头正足。现代人类由于工作压力而处于一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人们利用工作限制、睡前、车上的零散时间进行阅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志华表示,在欧美,有声书阅读量已被计入国民人均年阅读量统计。去年,全球有声阅读市场价值已经超过28亿美元。她介绍,在中国,有声书市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2016年上海书展上,有数百家出版社已经与有声读物平台签订了协议,而在关于有声读物的圆桌论坛上,有专家声称,今年是中国有声出版元年。而据预测,今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预计也将超过22亿元。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声读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内容制作未成形全行业通用的制作流程;处于内容生产核心环节的专业播读者有较大市场缺口;内容作品水平良莠不齐,优质内容资源缺乏,制作门槛低,版权意识差。”她认为,要在新媒体背景下发展有声读物事业,最关键的是有声读物的内容质量,这与播读者的水平和能力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所在时代的声音审美潮流有很大关联。
究竟是些什么人在听书?
山东师范大学讲师孙良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有声读物消费者的形象:“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男性,学历高中或大专,月收入2000元左右”。
他介绍,目前小说占据有声读物市场总量的90%以上,最受欢迎的作品当属武侠、言情、玄幻题材,而播读主体中,专职声音工作者与播音员、主持人等专业人士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更大量的播读者就是普通网友,许多播音平台对播读者的专业性没有特别量化的要求。对此,他认为需要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声”态评价体系。
在有声市场排名第一的APP“懒人听书”CEO宋斌表示,与传统电台不同,移动音频主打的原创书籍,这些精品原创作品一部书的收听量可达5、6亿。移动音频与传统电台的区别在于平民化,只要爱好者都可参与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录制,更加方便,收听方式也没有固定时段,可以随时反复下载收听,但他认为,未来移动音频将会与传统电台互相融合、共同发展,会在内容上更加精良,制作水平更高,从业人员更专业。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