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百万医疗险要怎么买?保险专家:消费者应“多线搭配”

读特记者 张程
2019-05-27 19:11
摘要

配置百万医疗险也是一门学问,消费者应明确其优劣所在,与重疾险等险种多线叠加,灵活配置。

近年保险行业的“网红”非百万医疗险莫属了,它是指医疗费用报销额度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医疗保险,低保费、高保额的模式使其备受消费者追捧。记者近日通过采访了解到,配置百万医疗险也是一门学问,消费者应明确其优劣所在,与重疾险等险种多线叠加,灵活配置。

保障范围“细又全”

“一年的保费差不多就是一顿饭钱,但保额就高了很多。”这是深圳市民林小姐前几天在网上购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的感慨。她告诉记者,用一年几百块的价格就能撬起两三百万元不等的保额,比较适合像她这样对保险没有太长期规划的消费者。

事实上,百万医疗险受到追捧的原因还不止是“保费低、保额高”——不限社保、不限治疗手段,自费药进口药均可报销,这些较为宽松的理赔条款,推动了一部分“看不懂保险条条框框”的消费者拍板购买,使百万医疗险在中青年消费者群体中很快流行开来。

记者梳理发现,作为一类“事后报销”型保险,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百万医疗险保障内容都较为全面,基本包括了住院治疗中的床位费、膳食费、护理费、重症监护室费、检查检验费、手术费、药品费、材料费、医疗设备使用费、治疗费、陪床费等,甚至还包括住院前或住院期间转诊时发生的同城急救车费。

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百万医疗险的购买门槛变得更低了,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微信、支付宝上快速下单购买。在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中显示,已有70%的用户将医疗险视作保险配置的首选险种。

多线配置可覆盖医疗费用

随着百万医疗险在业内声势逐渐浩大,有消费者提出疑问,这类产品性价比这么高,是不是就不用购买包括重疾险在内的其他保险了呢?

答案并非如此。记者观察到,目前市场上的百万医疗险通常为一年短期险,无法保证续保,部分产品保证5~6年内续保,但实际上还是需要消费者主动续保,操作比较麻烦;在保障期内还存在着因次年续保加费和年龄增长加费所导致的保费涨价;此外消费者在患病期间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需要自己先行垫付,后续才能进行报销。

而重疾险作为一类“确诊即赔付”的险种,它并不限制保额的用途,终身型产品只要购买了就不用担心续保、停售的风险,消费者也无需自己在患病期间垫付医疗费用,可以减轻个人的医疗负担。

“重疾险是确诊即给付,百万医疗险是出院后才理赔,两者各有优势。”招商信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普通人而言,一下子拿出几十万比较困难,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同时购买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是解决医疗费用的理想配置。

保险公司创新破题痛点

为解决百万医疗险存在的“续保难”,各大保险公司也在发力创新。记者从腾讯微保了解到,该平台近日联合泰康人寿推出了微医保·长期医疗险。该产品作为一款长期医疗险,消费者在投保时可一次性获得6年的保险期限,不需要一年一买,此外消费者每年所交的保费都是均等的,不因年龄的增长而“涨价”。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不能叠加赔付。”微保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短期医疗险可以灵活续保,保费相对便宜,一次性的长期医疗险价格略高,但保费稳定,不同喜好的消费者应根据自身保障需求来购买适合自身情况的医疗险。

此外,人们在购买百万医疗险时,需要注意“免赔额”的概念。所谓免赔额,即消费者在保险保障期内,在医院花费的金额低于所规定的免赔额,保险公司不给于赔付。例如,购买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为一万元,那么消费者的看病花费低于一万元是不给于赔付的。这是基于保险公司规避风险,增强被保人的安全责任意识,降低保险人保费的一种设置。

有专家对此建议,购买一份免赔额较低的医疗险,可以填补百万医疗险的这一空白。“例如甲购买了1000元免赔额的医疗险和1万免赔额的百万医疗险,当他住院花费5000元时,先用社保报销部分住院费,再用低免赔额医疗险报销剩余部分。如果甲住院花费了20万元,1万以下的费用由社保与低免赔额医疗险共同报销,而剩下的19万元就可以由百万医疗险来报销。”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