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宜居宜业都市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9-05-16 17:16
摘要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5月16日上午,“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发展新机遇”论坛在东莞市举行。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国务院参事李玉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永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健锋等10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本次论坛,为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实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良好开局建言献策。

论坛上,东莞市大湾区办还分别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三家智库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等参加论坛。

东莞已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发展新机遇论坛的举办,主要是围绕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实现东莞更高质量的发展,聆听专家们的真知灼见。

梁维东介绍,东莞是一座外向特色鲜明的开放型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目前,东莞已经确立了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即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高标准推进城市升级,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在拥抱大湾区时代、抢抓大湾区机遇、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东莞能否把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和优势,关键看如何谋划推动工作。梁维东说,东莞迫切希望借助和凝聚各方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以更好地把握湾区机遇、科学谋划决策,相信走过改革开放40年辉煌历程、成为全国发展典范地区之一的东莞,只要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继续走在前列,不断创造新的更大成就。

东莞巧借优势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东莞,正在成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大湾区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大湾区现代优质生活宜商宜居地。在此背景之下,东莞市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办公室、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此次“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发展新机遇”论坛,希望广开言路,汇聚各方智慧,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专家们通过主题演讲和自由讨论形式,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开放、规则对接、先进制造中心打造等主题,对大湾区建设中的东莞机遇与方向,贡献精彩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国际上没有先例。如何创新机制体制,促进各类要素流通,东莞该如何应对把握机遇?在论坛上,国务院参事李玉光先生的主题演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及东莞应对》,让聆听者受益匪浅。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东莞要善抓机遇、巧借优势,迎来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专家们均提出了真知灼见。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说,目前东莞已经成为世界产业链最活跃的地区,还应该加强在原创性、颠覆性方面的投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介绍中,东莞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的问题,王恩哥建议,考虑清楚东莞的定位,避免大湾区各城市各自为政、包打天下,加强体制机制的探索,破除发展的障碍。

《规划纲要》对粤港澳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认为,东莞要成为国际一流的湾区城市,必须要高定位、高标准,向世界优秀湾区学习。他建议,东莞要建立和经营好城市开放空间,提炼出一座城市的底蕴和精神,让建筑成为打动人心的城市人文力量。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毛艳华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胡启志等自各专业领域的嘉宾们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想动力。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