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七旬老人隐居深山 雕刻出百只木龙头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黄艳敏 罗志高 文/图
2019-05-14 17:08

端午节即将到来,东莞市厚街镇桥头社区素有端午舞旱龙的传统习俗,每到这天晚上,社区各村小组的男女老幼举着闪闪发亮的木龙头、拿着树枝组成长队伍围绕社区巡游,空前热闹。而这些木龙头全是手工雕刻,绝大部分出自桥头社区一位七旬老人陈富贤之手。

为了把木龙头雕刻的形象逼真,十年前,陈富贤一人隐居在深山潜心研究雕刻技艺,目前已雕刻出上百只木龙头赠给桥头社区。

龙头由南瓜改成木头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东莞市厚街镇环湖路附近的深山里,看到贤叔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全神贯注地雕刻着木龙头,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赶工。

贤叔介绍,早期桥头社区舞旱龙并不是用木龙头,而是用长型的番瓜(即南瓜),因为它的形状与龙头相似,每年的5月正是番瓜成熟的时候,旧时没有龙头,很多人就双手举着番瓜舞来舞去,但番瓜容易烂,一摔地上就烂了,后来有人提出用木头来雕刻龙头,木龙头就这样产生了。

“在我雕刻木龙头前,桥头社区有10只左右的木龙头,但这些木龙头长约60公分,重约20斤,一般小孩是舞不动的,了。后来,我想能不能雕刻出稍微小点的木龙头让小孩也能舞呢。”此后,贤叔便尝试雕刻出几个小的木龙头给孙子舞,小的木龙头长约40公分,重约10斤,他的孙子举着小的木龙头舞的非常高兴,很多人看到后也叫他雕刻木龙头。

为了把木龙头雕刻的形象逼真,十年前,贤叔独自一人隐居在英德、大岭山等多个地方的深山里潜心研究雕刻技艺。“我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这样才能全副身心投入雕刻,深山就非常适合我,也能在山里养生,一举多得。”贤叔笑道。

追求精益求精常废寝忘食

事实上,贤叔并没有雕刻基础,全靠自己慢慢摸索。在研究雕刻技艺初期,贤叔找来古老的木龙头,模仿着来雕刻。

“刚开始时,雕刻的每一笔一画都要看着模型雕,雕刻是很讲究细节的,稍微雕错一点就不像了,我比较追求精益求精,所以经常对着一个模型雕刻一整天,有时吃饭睡觉的时间过了都全然不知。”贤叔说,他是用樟木或者荔枝木来雕刻木龙头,在摸索阶段找了大量的木头,雕刻失败浪费的木头不计其数。

木龙头由额、角、眼、嘴、鼻、须等部位组成,额头方正,角是肉角,两眼外突。相比其他地区,桥头社区木龙头最大的特色是长鼻子。贤叔说,龙头雕的是否生动,主要看鼻子雕刻的够不够逼真,这是整个龙头最难雕的地方,也是他花费最多时间的地方。“别看只是一个龙鼻,但龙鼻的轮廓很难雕刻,曾经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专门练习雕刻龙鼻,虽然达到了自己满意的程度,但对比其他人雕刻的龙鼻,还是觉得不够完美,我还想把它继续完善。”

曾被电锯锯伤缝上十针

雕刻木龙头不同的部位要用不同的工具,在贤叔的小房子里,记者看到了电磨机、电锯、铁刀、螺丝刀等多种工具。有些工具购买回来后,贤叔嫌不够锋利,还自己加工打磨的更锋利。

“像这把铁刀,是花费了一段时间把刀嘴处打磨的很薄,才能够如此锋利。”贤叔手拿铁刀介绍说,木龙头刚雕刻出来表面是比较粗糙的,这时就要用铁刀来把它表面削的平滑,“刀够锋利不但削的平滑好看,还能省时省力,如现在两三下就能将龙角处削平滑。”

工具锋利意味着使用时就更危险,贤叔说,在研究雕刻木龙头初期,一不留神就经常被锋利的工具割伤流血,现在双手都留下不少伤疤,其中在他左手处有一块十分明显的疤痕,“这是在一次雕刻过程中,不小心被电锯锯伤了,鲜血猛流,伤口缝了足足十多针。”由于长期使用工具,贤叔的手指处还不时磨出血泡,满是老茧。

已雕刻出上百只木龙头赠社区

贤叔隐居深山十多年以来,已雕刻出上百只木龙头赠给桥头社区多个村小组,目前桥头社区现有的木龙头都是他雕刻的。

贤叔说,雕刻是项脑力活和体力活,非常辛苦,他一般雕刻一只木龙头的人工费要500元,但为了给社区传承舞旱龙传统文化作一份贡献,他从来不收人工费,只收回些少工本费。

每年从农历三月开始,他就要着手雕刻木龙头了,大概雕刻20来只,雕刻一只需要花费1~2天时间。今年的木龙头贤叔已经雕刻了大部分了,“现在雕刻的这些还未上色,上色后就会拿给社区,待端午节当晚,村民就会在龙头里装上七彩灯饰舞来舞去,非常壮观。”

虽然贤叔常年累月隐居在深山里,但他雕刻木龙头早已小有名气,不少其他镇街的人都专程来深山找他雕刻木龙头,有些人还买来当装饰品摆在家里。如今,对于木雕,贤叔越发入迷,还在研究雕刻艺术品,“现在熟能生巧,在山里看到有枯萎的树木,就会拿来雕刻,偶尔还会上网看别人雕刻的视频,改进自己的雕刻技巧。”

贤叔坦言,在人生尾期为家乡的传统文化作贡献感到荣幸,同时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希望能雕刻出十二生肖。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黄艳敏 罗志高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