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后怕!老太太头晕一定要注意,可能是“不定时炸弹”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李艾琳
2019-05-14 10:48

68岁的张大娘犯了头晕的毛病。最近,这毛病越来越严重。很多次从床上坐起来后,她会感到剧烈的眩晕,有时甚至恶心到呕吐。张大娘只好做什么事都慢半拍,生活就像被调了0.5倍速。

张大娘的儿子带着她到中山七院神经医学中心。经过系列检查,医生发现张大娘患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然而影像科医生在她的头颅CT平扫片子上发现了新的问题——一颗直径超过7mm的动脉瘤。

人体“司令部”竟埋有“不定时炸弹”            

虽然动脉瘤不属于肿瘤,但却存在破裂出血的危险。原来,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颅内动脉血管壁变薄甚至损坏,在源源不断的血流冲击下,就会形成一个突出的动脉瘤。它就像气球一样,在血流作用下可能越来越大,甚至破裂,导致颅内大出血甚至死亡,所以动脉瘤常常被比喻为“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并不都是洪水猛兽,其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大小、形状不一样,破裂风险差别较大。有些患者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症状,甚至破裂也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并不是所有动脉瘤都需要治疗。而有的动脉瘤会增大、变形,如果病人还属于高危人群,就应该积极治疗。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术两种方式。

“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段,为中等大小,形状不规则,有分叶,破裂风险较高(4-6%),有手术指征。综合考虑到张大娘的身体状况,更适合做介入手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齐铁伟教授指出。

为做好手术保障,神经医学中心联合心血管中心、麻醉科、介入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了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定了详实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此外,该院邀请了兄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齐铁伟教授到中山七院开展手术治疗。

在短短2小时的时间里,神经医学中心团队化身“拆弹部队”,成功为张大娘实施了介入栓塞术,将动脉瘤从脑血管中隔离出去。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已被弹簧圈填满,附近血管血流通畅。

如今,张大娘头也不晕了,还除掉了身体里的隐患,浑身轻松,健步如飞。

我国4000万人可能患脑动脉瘤            

医生介绍,脑动脉瘤多是因为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会进一步引发神经功能损害、癫痫等,更有高达30%~40%的患者当场死亡。

据统计,我国可能有多达4000多万人患有脑动脉瘤,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面,就有3个人患有脑动脉瘤。值得庆幸的是,其破裂风险约为每年1%。但这不代表可以轻视脑动脉瘤的存在。

动脉瘤破裂与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分叶、子瘤和血流动力学等有关,也与患者年龄、是否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及家族史有关。此外,如果随访期间动脉瘤扩大,则破裂风险增加。若体检发现脑动脉瘤,应找专业医生详细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李艾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