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遭家暴者或超八成!施暴增多的竟是高知群体

记者 王若琳
2016-03-02 06:54
摘要

李林兰说,其实受暴者的沉默和忍耐才是反家暴法执行的最大难点。一旦遭遇家暴,可以拨打妇女热线12338或法律援助热线12348进行求助。

128764207_14567873849941n

3月1日,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打配偶、孩子,虐待老人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该法实施首日,各方反响剧烈,市民对深圳的家暴现象特点、该法在界定和执行方面的疑虑以及受暴者如何寻求保护等信息颇为关注。记者分别请反家暴机构专家和律师予以解答,并倡议受暴者用法律保护自己。

深圳八成人或遭过家暴 高知阶层施暴者渐增

据悉,2014年5月,深圳市妇联曾委托深圳大学社会学系针对我市18岁以上的户籍和非户籍成年居民,包括已婚、再婚及同居人士,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人数比例高达65.5%,而考虑到本次调查以结婚及同居的中青年人为对象,老年人较少,孩子不在调查之列,因此,调查机构认为:“实际上遭受过家庭暴力的人数可能在80%以上。”

而来自罗湖法院的数据则显示,该院审理的涉家暴案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还呈现出施暴者向高知阶层扩散、施暴手段多样化等特点。

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督导兼副总干事周红萍多年来一直从事反家暴心理干预和法律援助工作,她对记者说,自己所在的机构每年收到关于家暴的电话和网络咨询量超过3600件,而接待的上门求助者接近400人,其中90%以上的受暴者是妇女。从前家暴案件多发生在知识水平、职业层次较低的家庭,且受暴者以无收入的家庭主妇居多,但近年来,施暴者中本科以上学历、职业层次较高者开始增多。

深圳市社工初级督导李林兰说,高知群体精神压力大、控制欲强等因素或许是造成该群体施暴者增多的原因,而高知家庭受暴者更可能碍于“面子”而选择沉默隐忍。

肢体伤害向精神伤害转型 “冷暴力”较常见

周红萍告诉记者,在家暴类型中,肢体伤害依然占大多数,但精神伤害开始逐渐增多,而肢体伤害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精神伤害。而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包含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经常性的谩骂、恐吓、威胁等行为也属于家暴行为,涉嫌违法。“目前我接待的家暴求助案例中,90%的家暴案件发生在夫妻之间,除了常见的武力施暴外,还存在冷暴力、经济暴力等方式。”

周红萍说,不同于身体伤害,冷暴力对受暴者的伤害是隐性的,但却是长期的、持续的。“我曾经接待过一个70多岁的老年女性求助者,她和丈夫因感情问题产生矛盾,但又为了孩子和面子无法选择离婚,于是夫妻二人不再交流沟通,甚至一句话也不讲,她就这样遭受其丈夫长达十多年的冷暴力。”周红萍说,在法律界定上,精神暴力不像肉体伤害那样能够明确地进行伤情鉴定,由于更多的是心理伤害,因此难以界定和具体进行评判,因此她建议建立专业的精神暴力评估系统,促进反家暴法的执行力。

目睹家暴儿童成隐性受害群体 严重者走上犯罪道路

在家暴案件中,受暴者无疑是最直接的受害群体,然而目睹家暴的儿童作为另一个隐藏其中的受害群体也应当受到关注。

周红萍说,这一群体长期目睹家暴行为后,容易形成恐惧心理和“习得”行为,产生暴力倾向,有的则会为保护受暴者(通常是母亲)而同时收到施暴者的伤害,甚至在保护受暴者过程中与施暴者发生冲突,导致犯罪。

李林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一名十几岁的未成年人因对其父亲长期殴打、虐待其母亲而心生不满,于是在某一次其父亲殴打其母亲时,该少年拿起菜刀将其父亲砍成重伤,后在其母亲陪同下投案自首。

记者了解到,我市多家社工服务中心都开设了针对目睹家暴儿童的心理干预业务,为该隐性受害群体提供心理治疗、预防等帮助。

李林兰说,如果孩子目睹到家长的家暴行为,应求助于其他大人,在成人的帮助下寻求法律援助,避免与施暴者进行直接接触,以免对自身造成伤害。

128764207_14567873851391n

2014年5月,广东河源一10岁男童在家中惨遭继母暴打,图为被打男童遍体鳞伤。

深圳曾出台“人身保护令实施指引”有助法律执行

反家暴法反家暴法反家暴法实施首日引起热议,不少市民对该法是否易于执行、切实起到作用产生疑虑。对此,周红萍说,该法的难点一方面在于精神暴力的界定和评估,另一方面则在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际执行和操作,如何确保其有效,确保期强制性。

周红萍说,早在2013年,我市发出了第一份反家暴人身保护令。为了确保保护令有效执行,罗湖区家庭暴力防护中心领导召集罗湖区法院、公安局、妇联等十部门会议,就人身保护令如何有效确保受害人得到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就实施流程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明确落实了签发、执行单位的责任,人身保护令实施流程和操作细则,以避免出现执行困境,推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人身保护令实施指引”于2014年3月正式出台。这一指引有助于确保反家暴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李林兰说,其实受暴者的沉默和忍耐才是反家暴法执行的最大难点。周红萍说,希望受暴者能够放下“家丑不可外扬”等心理,放下情理、面子的阻碍,重视对自我的保护,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旦遭遇家暴,可以拨打妇女热线12338或法律援助热线12348进行求助。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