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贪小便宜把身份证卖了还随意“刷脸”,这会把自己坑惨的!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了解到:今年5月底,市市场监管局实名核身系统上线,商事注册申请人必须“刷脸”,通过实名核身才能当上老板,冒用身份证虚假注册公司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随后,该局执法人员又发现:仍有一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利用部分人“轻松赚钱”的心理,通过“兼职”“打卡”等骗取个人身份信息进行不法活动,一些人收取一点钱后就借出身份证并“刷脸”,诸不知,被不法分子利用做违法事,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还有一些人因个人信息保管不善而被不法分子利用,也值得广大市民提高警惕。
案例一:
为赚小钱兼职报税泄漏身份信息
3月,李先生来到市场监管局举报:个人身份被一家公司冒用注册。李先生说:“2018年3月, 我被不熟悉的朋友带到一个办公室排队报税和兼职,当时总共有20多人一起排队签名。他拿着手机拍完我的身份证后,对着我的脸刷了一下,说要验证是否本人。还办理数字证书和银行u盾。由于在过程中的要签的文件字数很多,我没仔细看就一一照做了,事后领取180元酬劳。实在没想到啊,一年后我发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被用于注册了一家公司,万一这家公司出去招摇撞骗,最后找到我头上怎么办?”
类似的情况还非常多,被冒用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来深时间不长,法律意识薄弱,对于注册公司产生的法律责任和后果认识不足,容易被蝇头小利骗走个人身份信息,且在不法分子的误导下进行办理营业执照的实名认证,电子签名等,留下后患。
案例二
外地大学生远程“刷脸”“充场打卡”被“股东”
2019年3月,天津一所大学学生小杨通过互联网反映,其2018年9月在微信群里看到招聘兼职信息,要求去指定地点“打卡信息”做充场人员。微信中的联系人告知其只是登记信息充人数,事后会发放酬劳并提供离职证明,不会有其他风险。于是小杨到指定地点,并将手机交与他人操作,进行了视频实名认证、并现场注册了邮箱,在手机屏幕上进行了签名,取得了100元报酬和一张“工厂离职证明”。今年小杨在申报个人所得税事项填报时发现在深圳被注册了一家企业,当上股东,由于其从未来过深圳,也不知名下企业从何而来。
案例三:
被就职公司挪用U盾竟成“大老板”
“我的名下,突然多出了10家公司!”雷先生心急火燎地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登记为十家“某某投资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要求撤销上10家商事主体的设立登记。经过执法人员查询,十家公司均为2016年网上全流程设立,登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雷先生,有其本人开具的中国银行U盾确认其签名和身份信息。
初步调查得知,雷先生称其2015年11月入职“某某投资企业”,2017年11月离职,是该公司的普通职员,期间有按公司要求办理中国银行U盾并由公司保管。但他对10家“某某投资企业”的设立不知情,也没有在这十个公司工作。他是在2019年2月接到税务部门的报税电话后,查询才知道自己是十家“某某投资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因此,即使是在公司就职,也必须妥善保管自己身份证明,不要轻易交与他人使用。
提醒:
名下被“挂”公司非好事
“被老板”后果很严重
经执法人员调查发现,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群,发布虚假兼职信息,以轻松兼职,打卡充场、代领税票等各种名义,招揽人员,其目的就是获取个人信息,从事不法行为。很多人在并不知道身份信息是用于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将身份证原件交于不法分子,并进行“刷脸”等实名认证的操作,为了一两百块钱的酬劳,注册了公司。这些被冒用的人之中,有一部分是确实不知道身份信息被人利用是用来办理营业执照,还有一部分人明知或可能知道是办理营业执照,但不知道办理营业执照产生的后果,为了利益而随意出售身份信息。
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黄月琴律师指出,这些冒用他人信息的公司如掌握在不法分子手里,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产生的法律责任都可能由被冒用人承担。而被冒用人因为已经进行了实名认证,提供了身份证原件等信息,在无法找到不法分子的情况下,身份证是你的,脸也是你的,你说完全不知情真的不好证明,很难自证自己和这些虚假公司没有关联,不仅自身难以维权,也给执法单位取证调查带来困难。
一旦“被老板”后果可能很严重!
1.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做违法事情,可能承担不可预知的责任。
2.身份被冒用办理营业执照后,要对相关经营活动和债务、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名下主体有偷税漏税、诈骗、巨额欠款或其他违法行为,个人不仅承担责任还会形成不良信用记录,甚至影响个人出入境、乘坐高铁、飞机等。
3.名下有企业还会对个人就业、升职、贷款等产生影响。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
1.请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及数字证书,不要随意出售个人信息,勿轻信他人因招聘兼职等理由需要办理数字证书而轻易把身份证件交给他人;
2 .遇到需要进行实名验证或“刷脸”等情况时,要问清楚、看清楚用途再进行操作,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总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别以为刷个脸就可以赚钱了啊!
另外,执法人员警告投机分子,不要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办理商事登记。一经查处,视情节轻重,将予行政处罚,乃至追究刑事责任。
【读特新闻+】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机制综合施策
严厉整治“被登记”违法行为
针对商事制度改革后冒用他人身份进行虚假登记日益突出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从登记源头把控、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协作机制、强化信用监管、联合执法整治、舆论宣传引导等综合施策,加速消化虚假登记“存量”,有效遏制虚假登记“增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尚未发生因冒用身份虚假登记撤销不当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诉讼。
多手段从登记源头堵塞漏洞
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从“身份”、“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关键要素入手,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前端防控虚假登记,解决监管中“无人可查”、“无处可寻”、“无法联系”的难题。
上线实名核身解决商事登记流程中身份核验问题。自2018 年5月实名核身上线以来,识别成功率稳定在97%以上。
推广应用统一地址库解决商事登记地址申报和住所监管问题。商事登记时由申请人通过统一地址库选填地址信息,解决以往自主填报地址信息带来的虚构地址问题,有效提高了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准确性。加强登管衔接和信用监管,将商事登记不实申请人纳入“黑名单”,再次办理商事登记时将会收到限制或从严审核。
多渠道保障对被冒用身份人的救济权利
一是创设简易撤销登记制度。简化受理材料和工作流程,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被冒用身份信息当事人撤销登记的申请快速予以处理。
二是建立跨辖区撤销登记管辖协作机制,最大限度畅通了当事人的救济途径,避免当事人往返多个区进行处理,使有关矛盾能得以妥善解决。
三是开发并上线了撤销虚假登记案件系统,于2018年底正式启用。系统将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形成信息化工作流程,既实现对一般撤销登记的全流程化管理,也实现了对跨辖区撤销登记协查任务直接分派、接收、流转、反馈,督办。
全方位加强监管打击虚假登记行为
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整治查办大要案。2017年5月,该局从“深圳快递小哥当上26家公司老总”事件入手,联合公安一举查获虚假登记窝点,斩断了一条利用虚假公司从事倒卖发票、电信诈骗、洗黑钱的非法利益链条,“全国首宗特大虚假注册案”告破。2018年5月起,该局组织开展打击虚假登记“清源行动”。2018年8月24日,该局又与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又破获一宗全国性虚假登记大案。
此外,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局建立多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形成整治合力,持续加大对虚假登记的打击力度。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