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你会为孩子去给老师送礼吗?

记者 张雪松 张会
2016-09-07 20:56
摘要

教师节马上就到了,许多学生和家长为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物、送什么礼物而纠结。有人说不送,支持老师的工作,多些理解,比送礼珍贵得多!有人说要送,不然担心孩子被差别对待。还有人说,送礼物表谢意即可

教师节马上就到了,许多学生和家长为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物、送什么礼物而纠结。有人说不送,支持老师的工作,多些理解,比送礼珍贵得多!有人说要送,不然担心孩子被差别对待。还有人说,送礼物表谢意即可,千万不要变成送礼比赛……你咋看?

11

资料图

要送礼物,避免孩子被区别对待

@糖果飞到外太空:不送,担心被老师差别对待。另外,人家都送,自己孩子手里没礼物,孩子也难看。

@笑笑又一天:我是孩子妈。看见孩子开心比自己结婚还高兴;看见孩子难过,比自己离婚还伤心。如果一件事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即使错了,也会去做,这就是孩子妈。

@格歌微语:凡是送礼的都是对老师有所求、希望孩子得到额外关照的家长,凡是不送礼的都是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信任老师人品的家长。

@Sure78:大部分还是要送的,我送了两年,后面就没送了,区别就是送了就给孩子安排个班干部当,没送的后果是班干部没得当。

@未命名:送礼的家长一般都想自己孩子得到特殊对待,然后把老师养成收礼的习惯,然后又怪老师收礼。大家都不送,老师不是就不会特殊对待了吗?说到底还是家长自己有私心,希望老师多照顾一下……

@小可:我宝宝上幼儿园一年以来,体质跟不上。我们费劲心思想让老师多照顾,请了两顿饭,送了点小礼物,加起来三千多了,接下来教师节,肯定要砸大的,因为宁愿给老师,也不愿意给医院,小孩太遭罪了。

@啧啧:别说老师要礼物了,就连小饭桌的阿姨也要礼物……

@开心-乌云:刚开始不知道送,以为给老师最大的礼物就是聪明懂事的孩子以及不错的成绩,结果老师翻脸啊!变着法地找孩子的不是,结果无奈收场……孩子在人家手里,能咋办呢?花钱买个平安无事。

12

资料图

不送贵重礼物,单纯地表达谢意

@3336666888:我给老师送过,我娃上学前班时写字笔握不好,经常写倒画笔。我好几次去接,都是老师把他留住,必须纠正好了才算完成。经常耽误了老师放学时间。现在娃写一手好字,她学前班老师功不可没。我是发自内心地想表达自己的心意。我送得心甘情愿。但我从没有给老师提过任何要求,就单纯地表达谢意!现在逢年过节,我还会给老师发短信表达节日的问候!

@如果没有:幼儿园时期,其他小朋友都是送康乃馨,我娃是折了好多纸鹤送老师,从没送过礼金,不助长不良风气,心意到就好,以后也不会刻意给老师送礼。

@丫丫: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没有送过礼物,妇女节买了一支康乃馨,教师节我和孩子做了贺卡,老师也没有另类对待我家孩子。

@丝晴丝语:个人认为,如果是想让老师对孩子特殊照顾或为孩子争取机会,没有送礼的必要,因为一个班那么多孩子,即使你送的东西再贵,老师也没办法花更多时间在你孩子身上,也不会让一个不具备能力的孩子担当任务。

@素骨凝冰:我儿子现在二年级,从他上学起,我就决定不会送礼,因为我觉得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保护得了一时保护不了一世。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老师是不会没事找事的。他成绩一般,暂时还没有特别的遭遇发生。

@王宇: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来没送过。也没见老师有什么区别对待。

9

资料图

支持老师工作,孩子认真学习就是最好的礼物

@越长大越孤单:我是家长也是老师,作为老师,我不收贵重礼物,学生毕业有个别送朵花,我会插在办公室,那是孩子心意。作为家长,我想配合老师工作、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比送礼重要,毕竟孩子的人生不是靠送礼就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也从不送。

@漫天飞雪:作为一名教师,不想家长送礼,只要你们的孩子听话,认真学习,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女儿爱看朵拉:我老公教初中,从不收礼;我小孩幼儿园也从不给老师送。老公说好风气从自己做起,所以都不送就没事了,都是家长惯的!

@大儿童:我是幼儿老师,家长配合老师家园共育,支持老师工作,多理解理解,比送礼物要珍贵得多!

@用户107968246:我是一名幼师,其实家长不要为难老师、配合老师的工作,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礼物,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稀罕礼物。

@张翔:有贺卡就行了,只要有这份心意,老师们一般都很满足了。最重要的是,拿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辛勤付出。

@夏天里的瞌睡:作为一个老师说句实话,对教师节既期盼又害怕,期盼的是有同学送个小礼物,这是对你工作的肯定,害怕的是礼物太贵重了没法处理。

读特热评

师生之礼在于一个

    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体现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老师授业解惑的感激。礼物代表的是一种礼仪,不在于价值几何,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和经济情况来定,师生之礼在于一个“雅”字,体现的应该是文化传承而不是攀比跟风。

其实作为家长,最好的礼物是平时多加强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把孩子学习抓好、身体搞好,让孩子健康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健康的家校关系,才能增进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

编辑 张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