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暨珠海长隆中华白海豚科普宣传月主题活动,在主会场珠海长隆中华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举行。同时,香港、澳门以及全国50多家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成员单位也在所在城市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
第二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以“关爱中华白海豚,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在主会场,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发布《保护中华白海豚倡议书》,从守法不猎捕、保护海洋生态、航海规范、发现搁浅做法等多方面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与广东省长隆动植物保护基金会签署《中华白海豚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建设更大规模的现代化救护保育基地,共同为子孙后代守护好中华白海豚。
参加活动的各界代表探访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中华白海豚展示种群。中华白海豚素有“美人鱼”之称,虽然名为“白海豚”,但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呈灰色,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长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广东和福建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相继建立国家和省级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农村部为加强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于2017年组织编制《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同年12月农业农村部渔业局组织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
珠江口粤港澳大湾区现存有全世界资源数量最多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比较完整,多年来广东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据统计,目前广东珠江口海域已累计识别中华白海豚数量2381头,约占全国总量一半;且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拥有婴儿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全部6个世代。
专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地处珠江口,既是全世界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海域,也是粤港澳经济文化交汇的区域。中华白海豚作为三地共同保护的旗舰物种,时刻牵动着两岸三地人们的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东省实行了伏季休渔、保护区建设、加强海洋工程监管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重要物种保护和执法监管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生生物保护的良好局面。中华白海豚保护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对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致力于从多方面加大中华白海豚保护力度,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保护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种群生态调查,建立物种信息库,鼓励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控制渔业捕捞强度,大力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加强栖息地管理,充分发挥保护区管护机构的核心作用,平台作用,优化保护区管护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和港澳的交流合作,推动筹建“中华白海豚粤港澳保护联盟”,建立协同机制,完善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交流、科研及宣教活动,提升我国海洋珍稀物种保护方面的公信力和国际影响等。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