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太生猛,深大新闻学子毕业设计答辩会抢尽眼球

读特记者 韩文嘉 文/图
2019-04-26 20:53
摘要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每年的毕业设计答辩会都十分热门,受到学校师生及本市传媒圈的关注。

4月26日,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毕业设计答辩会落下帷幕,新闻学专业的答辩压轴登场。新闻学专业大四学子们分为8组同学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少女妈妈”、“当代性事”、“广东试药人”、“深圳社区生鲜市场争夺战”……这批话题生猛的深度报道,都出自一批大四学生之手,令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每年的毕业设计答辩会都十分热门,受到学校师生及本市传媒圈的关注。2014年,学生们的毕业设计《深圳渔村:远去的故乡》,引发了大众对于渐渐消失的深圳渔村的关注;2017年,当大多数人还不知“快手”为何物时,学生就天南地北地跑了五个省的农村寻找“农村网红”;黑户、器官捐献、填海、棚改、禁毒、脑瘫患者……这些或者边缘、或者尖锐的社会话题,也都出现在了近几年深大学子的毕业设计中。而以公开毕业答辩的方式呈现毕业作品,也成为了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传统。

今年的话题中,“裙摆与尿布”小组聚焦“少女妈妈”,采访多位未成年妈妈,希望全面客观地展现她们的生存现状,同学们说:“我们不宣扬、不鼓励、也不歧视,我们希望能保障他们的权益”;《广东试药人》报道则呈现广东试药群体的现状、构成、发展及影响,并关注整个大环境下试验行业的政策变动,聚焦随之加剧的种种乱象,由此延伸至中介、临床中心、药监局等涉及多方的关系和立场,尝试探析其形成的复杂原因;“丘中有麻 康复者的隔绝人生”则将目光投向那些经历过麻风隔离的康复者们,探讨麻风防治遗留下来的问题。同学们的选题大多从小切口进入社会进行深度挖掘,展示出社会中多个领域的不同面貌,这些作品视野开阔、选题大胆,体现同学们对社会话题的敏锐观察,以及出色的调查和采写能力。

对于这次毕业设计,同学们不计成本地投入,尽力抽丝剥茧、“穷追猛打”,将话题做到极致。为了《老年人无处安放的性与爱》调查,半年里,组员们遍访了深圳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荔香公园与北京菖蒲河相亲角等老人聚集地;在采写《走出大凉山——珠三角彝族新生代务工者生存实录》时,同学跑到惠州南坑村与彝族务工者们一起过春节;更拼的是“药叉”组的组员,为了更逼真地体验试药人的生活,全部组员都去报名了广州一家临床试验中心,最后两名同学当上了试药人,吃药之后是连续多日的采血,以此得到第一手的试药人经历。他们的投入也打动了现场评审与观众们。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