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专利申请数1226件,授权专利转化实施率24%。”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日前公布了其在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上的最新进展。
据了解,在深圳先进院2018年的1226件申请专利中,包含国内专利申请1040件、国外专利申请23件、PCT申请163件,新增授权专利577件;截至2018年底,先进院累计申请专利7254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8%,已授权专利2915件。
从专利申请的领域来看,深圳先进院的专利申请集中于知识产权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领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领域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等特点。2018年,深圳先进院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申请专利513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申请349件,生物医药领域174件,大数据与智慧计算领域190件,为深圳乃至区域未来的前沿科技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PCT申请国际领先
众所周知,PCT国际专利申请更难、含金量也更高,是衡量科研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先进院的PCT申请量已领先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系统(158件),清华大学(137件),美国斯坦福大学(121件)等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从以“量”取胜迈向以“质”论英雄的阶段。
专利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背后的监督机制。据了解,深圳先进院与中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合作,发挥专家库的功能,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从撰写和审查答复等环节对专利质量进行把控。下一步计划将单个专利质量的提升扩展到专利组合质量的提升,力争建立行之有效的专利质量控制机制。
转化应用才是硬道理
不仅如此,深圳先进院还十分重视围绕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综合应用。目前,深圳先进院初始申请的专利中,权利人完成转让294件,与企业或医院联合申请333件,授权专利的整体转化实施率达24%。专利授让企业包括华为、乐普、联影等一批龙头企业,联合申请专利的企业则包括腾讯、中兴等行业标杆,以及先进院参与孵化的中科强华、深圳北斗院等新兴企业。
在产业培育方面,深圳先进院累计孵化企业759 家,持股企业227家,其中估值百亿级1家、10亿级3家、超过5亿5家、超过1亿28家,涵盖健康与医疗、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多举措促进产学研合作
深圳先进院是如何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打造“专利应用高地”的?这源于其以产业为导向的工业研究院“基因”。据介绍,深圳先进院在发展中遵循的是“M(manufacture,生产)-E(engineering,工程)-T(technology,技术)-S(science,科学)”路径,采用“实验室经济”模式,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组成“知识-技术-产业”链条,从而使得实验室能通过企业有效确定科研方向,企业则能迅速将实验室的研发成果转化成产业优势。
具体而言,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深圳先进院结合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台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激励科研及管理人员参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并设立专门部门,围绕科技成果开展知识产权申请管理服务及运营变现服务。此外,深圳先进院还积极促进知识产权专业机构与科研团队深度融合,主动挖掘创新点进行培育,协助促进产学研合作,探索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价值运营的良性循环。
编辑 高原